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独家稿件-正文
国产电影不必和好莱坞大片“较劲”
子杨
//www.workercn.cn2017-05-08来源:《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华语电影叫好又叫座”成为小长假热议的话题。可以说,今年五一档体现了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从大盘来看,总票房7.3亿元,同比增长10.8%,观影人次2256.8万,同比增长12.1%;从影片来看,相比其他档期,今年类型多元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且不同类型的影片都获得了良好的口碑,的确值得欣慰。

  国产电影在春天的尾巴迎来了春天,这当然是“喜大普奔”的好事,但总离不开与《速度与激情8》这样的好莱坞票房重磅炸弹“较劲”的老调重弹。在笔者看来,此论其实可以休矣。

  放眼同期的几部国产影片,即使是最具商业卖相的《拆弹专家》,投资制作也远非《速度与激情8》的九牛一毛可比。从产业的角度来讲,目前华语电影工业即使“毕其功于一役”也很难达到好莱坞大片的制作水平。既然《速8》不断用超级多的明星和超级大的场面来轰炸大屏幕,利用“超额”的视觉体验换来巨无霸的市场收益,那么华语影片在自己的领域中做大做强,也未尝不是一种良性竞争的阳光心态。

  实际上,把好莱坞大片当做假想敌,并不能让华语影片产出更多的票房。市场本来就需要多样化的产品,好莱坞大片负责视觉轰炸,华语影片则负责走心接地气,远比陷入无谓的比较更有意义。在五一档的四部票房收益最高的影片中,《拆弹专家》《记忆大师》虽然更具商业性,但相比《喜欢·你》《春娇救志明》这样的“小妞电影”来说,口碑方面却显然略逊一筹。原因何在?或许正因其安于在自己的类型创作中做精做细,而非“身在曹营心在汉”,做一些超过自身能力,或本非类型应承载的内容出来。

  其实,即使是《速度与激情8》这样首屈一指的好莱坞大制作,其起步也是从青少年亚文化做起,在美国式汽车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追加明星,在一次次的票房成功后,探索出观众喜欢看的内容,不但步步为营,而且不断试错,在几部不太理想的系列作品之后,慢慢地将《速度与激情》做成了一个大片品牌,而因其主演明星在上一部作品公映之前的偶然去世营造的全球性话题,才偶然打入了中国市场,成为票房炸弹的金字招牌。

  成功,放在任何情境下都非一蹴而就,有时候,找一个假想敌,却未免不是推脱责任的好借口。更何况,既然华语电影已经开始显现出春天的迹象,我们为何不能以深耕细作的学习心态而非敌对仇视的二元思维去看待五一档电影的票房现象呢?事实上,《春娇救志明》的好口碑未尝不是在“小妞电影”的格局下做精做深的范本。作为系列第三部,从第一部的港味,到第二部的融入大陆,再到第三部唤起两地观众共有情怀的“年龄焦虑与责任成长”,香港导演彭浩祥带着两位主演一起用戏谑打趣的方式,讲述出现代都市男女的感情历程。笑的过程中有陪伴的温暖,也有情爱的纵深,谁又能说“小妞电影”没有情怀呢?

  同样的道理,在“小妞电影”头几年的繁荣和近几年的萧条后,《喜欢·你》对周冬雨明星魅力的发掘,也意外地与《春娇与志明》一起,带领这一类型走出了发展的低谷。当我们不再把周冬雨放在“演技影后”或“流量担当”二元对立的形象上讨论,而发现演员自身个性与性格的自然流淌,一样可以成就其魅力以后,明星可能释放的价值才能最大化,进而辐射到电影,使观众们得到更多的体验和享受。

  更加宽容耐心地做好自己能力所及的分内之事,或许,五一电影档留给我们的希望,让我们看到,中国电影正在走向一个更有未来的开始。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