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独家稿件-正文
【三工论坛】新时代更需大力弘扬“四种精神”
李永海
//www.workercn.cn2018-05-08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和“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彰显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与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和新时代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给予了最深切、最具体、最实际、最久远的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党内外、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讲话深刻阐释了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和“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其中,提到了“伟大的思想巨匠”“伟大的科技成果”“伟大的文艺作品”“伟大的民族史诗”“伟大的恢弘工程”“伟大的梦想神话”等6个方面的伟大故事。这些故事,揭示出具有5000多年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彰显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与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和新时代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给予了最深切、最具体、最实际、最久远的融合。

  人类社会出现“文”,是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文”者,“错综复杂而有序也”;“物”是“文”的载体,“文”是“物”的灵魂。以“文”而育化天下,即“文化”,更特指精神财富。事实上,以文育化天下和以精神育化天下,则是同踏一基、同出一源、同循一理、同朝一向。这就是现在我们反复强调的精神、信仰、信心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根源所在。

  其一,关于始终发扬伟大创造精神。“创”者,“始”也;“造”者,“成”也。创造,也就是想出新思路、建树新理论、悟得新方法、研发新技术、创出新路子、制成新东西、取得新成果、做立新业绩。人类社会的每一点进步,皆是人们不懈奋斗创造出来的,而推动这种创造之源,正在于这种伟大的创造精神。如果说,创造是时代进步之母,那么创造精神则是时代进步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创造精神”时,揭示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思想巨匠、伟大科技成果、伟大文艺作品、伟大民族史诗和伟大恢弘工程等伟大创造故事,给人们以博大而深湛的历史概述、民族启迪、自豪自信与强大力量。要懂得、坚持和善于用好中华文化中的这些极其宝贵的创造精神之例,结合当今实际去不断激活和全力开启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创造自信和创造梦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创造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其二,关于始终发扬伟大奋斗精神。“奋”者,“鼓足劲”也;“斗”者,“拼命干”也,奋斗是人生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确立人生道路方向、锁定人生价值目标,脚踏实地、迎难而上、破难而进,锲而不舍、滴水穿石、奋发有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真正享受和幸福。生命最为本质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奋斗目标、奋斗过程、奋斗价值和奋斗贡献。这就是“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真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高度概括和揭示出中国人民不断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事迹,包括不断开发、开拓、开垦、治理、建设、发展,形成了我们当今的大好河山、辽阔海疆、广袤粮田、大江大河、城镇乡村、齐全产业和多彩生活等。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证明,任何幸福都一定是奋斗出来的。对所有这些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精神的了解、传承和弘扬,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担当。

  为此,要善于用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诸多伟大奋斗精神故事和中国共产党人传承下来的伟大牺牲精神事迹,去感化人们,把奋斗精神具体化于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吃苦精神、刻苦精神、坚持精神、拼搏精神、自信精神、坚强精神、不气馁精神、不言败精神等。

  其三,关于始终发扬伟大团结精神。“团”者,“圆”“合”也;“结”者,“凝”“聚”也。所谓团结,就是为了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或实现一个共同的理想,而联合、结合、集中力量。这种团结聚合起来的力量是铁、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团结精神”时,揭示出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特别是近代以后,面对外来侵略寇急祸重的严峻形势,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浴血奋战,打败了一切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今天,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我们要坚持和善于用好自古至今这些中华文化中极其宝贵的团结精神之例,结合当今实际去不断激活和全力开启团结思维、合作能力、同心自信和同向梦想。

  其四,关于始终发扬伟大梦想精神。“梦”者,“渴望”也,“想”者,“思做”也。梦想,就是不懈期盼、努力追求、昼想夜梦、生死不渝追求的鸿鹄志向与行动。人类社会的每一点进步,皆是人类不断梦想、梦寐以求、不懈奋斗创造出来的,而推动这种创造之源在于伟大的梦想精神。古人的很多梦想,如今都已变为现实。现在人们的很多梦想,也必然会在当今和后人的不懈奋斗下变为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梦想精神”时,深刻阐释出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不仅形成了小康生活的理念,而且秉持天下为公的情怀,并用“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一系列我国古代神话,深刻揭示出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总书记阐释的深刻哲理是,“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特别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韧不拔,以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了持续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坚持和善于用好中华文化中这些极其宝贵的梦想精神之例,结合当今实际去不断激活和全力开启梦想思维、梦想能力、梦想自信和梦想抱负。

  总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坚定指出的那样,“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