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落实“两个巩固”推进社科工作
鲍振东//www.workercn.cn2013-11-21来源:辽宁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所作的重要讲话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两个巩固”深刻概括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也为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开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局面,确定了原则,指明了方向。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坚持“两个巩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坚持“两个巩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不断开拓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局面。

  强化阵地意识,坚持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

  哲学社会科学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领域,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所证明了的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社会科学工作必须明确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在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宣传普及工作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和宣传的坚强阵地。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党和人民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科研主攻方向,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推进党的理论的不断创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完善和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要提高广大科研人员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科研的能力,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要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注意把握好“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原则,保持清醒的阵地意识,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

  强化导向意识,积极推进理论武装工程

  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强调,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新的形势下实现“两个巩固”,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首位,始终绷紧导向这根弦,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

  要把实现“两个巩固”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立足点、聚焦点、着力点,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推进理论武装工程,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的研究,开展对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研究。要把这方面的研究同学科建设相结合,同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同为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服务相结合,同转变学风、深化“走转改”活动相结合。要在学懂、学深、学透上下功夫,在用足、用好、用实上下功夫,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的热潮。

  强化大局意识,当好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强烈的大局意识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学术活动和理论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主攻方向,是实现“两个巩固”、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的出发点。

  新的历史条件下,辽宁社科机构要围绕大局选课题,贴近现实做文章,在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伟大事业中有所作为、有所创造、有所贡献。要继续整合科研资源,发挥优势,突出重点,集中科研优势重点研究党委和政府关心的重大问题,推出一批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和学术价值的重大科研成果。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一主题,重点研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一中心,对地方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要加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深入研究,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为党委和政府提供知识储备、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强化实践意识,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方针,在注重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结合中突出应用性研究,在注重专业性研究与综合性研究的结合中突出综合性研究,在注重宏观性研究与地区性研究的结合中突出地区性研究。

  在实际工作中,要使调查研究成为科研工作的常态。主要应该开展四种类型的调研:一是围绕政策盲点问题,开展“政策型”调研,多方面收集情况,及时给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合理化建议,补充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二是围绕社情民意的热点问题,开展“民意型”调研,把群众呼声、百姓意愿及时反映给党委和政府,供决策参考;三是围绕领导关心的重点问题,开展“参谋型”调研,提高调研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 “贴近度”;四是围绕改革与发展的难点问题,开展“经验型”调研,对调研中发现的典型及时总结经验,并及时把调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成果。

  强化群众意识,加大理论宣传和科学普及力度

  党性和人民性的问题,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事关工作的方向和性质。习近平同志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这个重要论断,站在全党的立场上、站在全体人民的立场上,牢牢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自觉把坚持党性原则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

  实现“两个巩固”,就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和宣传的重要阵地,把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意识、文化素质和理论思维能力作为重要任务。要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工作。要按照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与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并重的要求,抓住公众关心的话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咨询活动,进一步加大社会科学知识的宣传力度,围绕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解疑释惑工作。

  强化规划意识,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健康发展

  加强课题立项的导向作用,及时了解并准确把握党和政府对理论政策研究的需求,提高课题研究的前瞻性、战略性和针对性,增强对策研究的可操作性。基础理论研究要鼓励对学术前沿问题的原创性研究,特别是以重大问题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和重点学科、传统优长学科、新兴学科、边缘交叉学科的研究,鼓励理论创新。加强发展战略研究,策划一批立足省情,涉及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跨学科、跨部门的联合攻关。

  繁荣发展社会科学事业,关键在人才。要紧紧抓住选才、育才、用才等重点环节,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自由发展、竞争成长、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在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中培养使用人才,在重要学科领域和学术前沿研究中发现新秀,创造机会,造就新生力量,培养一定数量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管理骨干。

  制定重点学科发展规划,加强学科结构调整。按照 “扶持基础学科、重视应用学科、发展新兴学科”的思路,组织学科规划的制定工作,对各重点学科在省内、国内的位次摸底,对发展趋势及省内专业分工进行评估,对重点学科制定配套政策,在经费、人力配置、岗位设置方面实行倾斜,并通过长期努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优长学科,促进“辽沈学派”的形成。

  实施精品战略,提高理论研究的质量。推动社科研究从注重数量积累的外延发展方式,转变到注重质量提高的内涵发展道路上来,努力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增强为党委、政府决策咨询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力扶持精品生产,不断提高社科理论的影响力和创造力。

  强化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生机活力

  创新是学术的灵魂和生命,是繁荣发展社会科学的必由之路。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现代传播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面临的新挑战新考验前所未有,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改革创新。

  加快理念创新。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改革创新的总开关,自觉把思想观念从不适应时代要求、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树立一元主导、开放包容的思想教育理念,树立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全面客观的舆论引导理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文化发展理念,树立运用新科技、构建新平台的阵地建设理念,以新的思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实现新发展。

  加快运行机制创新。完善成果转化机制,通过各种媒体努力宣传和推广社科研究成果,突破成果转化“瓶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科学有效原则,加快成果评价激励机制改革;加快组织协调机制改革,促进社科院与高校、党校、党政调研部门的联系和协作,形成分工负责、优势互补、相互支持的格局;要以“产学研”一体化为借鉴模式,与政府部门、企业、社团开展联合攻关;抓好重点社科研究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打造跨单位、跨学科、跨地区进行协作攻关的新平台,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不断繁荣和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