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文化发展带动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对武强县周窝音乐小镇的调查与思考
解晓勇//www.workercn.cn2014-01-09来源:河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近日,笔者对武强县周窝村的文化产业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深刻感悟到文化力量越来越成为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和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窝村面积1.5平方公里,共256户,959人。自2011年始,武强县按照“尊重历史积淀,注重中西融合,突出音乐文化特色”的原则,开启了周窝新农村建设。今年以来,武强县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作为基本民生工程全面启动,周窝村又领先一步,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周窝村农民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了15000元,新民居建设已经完成60栋别墅和100余户住宅楼房,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该村的旧居住区还保留着原有风貌,只是增添了各种音乐元素的装饰和改造,村民都深深地喜爱音乐,村里天天有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因此,该村还有一个别致的名字——“周窝音乐小镇”。如今的周窝吸引了大批城市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带动了乐器制作销售、餐饮酒店服务等相关产业日益兴旺,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稳步提升。周窝村在发展文化产业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我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改革创新发展模式,走文化发展带动之路

  周窝文化产业发展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取得的成就,得益于该县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制约瓶颈,勇于改革创新发展模式,走文化发展带动之路。

  坚持高站位谋划。武强坚持以更高视野谋划周窝的发展,确定了“五纵、六横、六区”的发展框架,目标是把周窝打造为“外土内洋、中西合璧”,高雅与通俗、传统与现代、工业化生产与手工作坊、东方与西方文化、音乐创作与享受等并存共进,集音乐创意体验、休闲旅游、展览展演、活动举办、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特色音乐名镇。

  坚持不折腾、不懈怠。该县始终坚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和良好的乐器产业基础优势,着力建设周窝音乐小镇,不折腾、不懈怠,一任接着一任干,为周窝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周窝的成功经验,进一步验证了只要解放思想,创新驱动,摆脱对固有模式的依赖,就能打破“唯资源”论,探索出依托文化产业实现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出路。也验证了,只要坚持好思路、好做法不动摇,就一定能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周窝以乐器为脉,实现了“乐器生产—新品研发—产业集群—乐器展销—教育培训—小镇建设—音乐创作—文艺展演—国际交流—休闲旅游—人才聚集—品牌宣扬—促进消费”的乐器文化全产业链条无缝隙对接和良性循环。其实,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产业、文化和优势,只要深入基层,大胆创新,充分挖掘、发挥与放大其特有的差异化优势,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落实,就能突破瓶颈,在欠发达、缺资源地区走出一条依靠文化产业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改革创新发展举措,坚持文化惠民

  依托文化产业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活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传承性、环保性、导向性、长远性、广泛性等独有的特性,更具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繁荣、全面发展的巨大优势,对提高地方乃至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影响力、认同度、知名度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坚持继承与发扬并进。周窝文化产业是在原有乐器文化和村容村貌的基础上继承发扬、提升改造、扩展延伸而来,这种尊重历史,注重生态,体现乡情的发展方式更容易让百姓接受和融入。

  坚持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它以创意为源头,以文化为核心,无需付出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坚持特色文化,狠抓内涵。文化产业经济回报高,受益时间长。优秀文化产品的价值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而会随着历史的积淀不断增值。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保证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还能丰富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文化内涵。

  坚持与其他产业渗透融合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链条长,附加值高,所拉动的产业也更加广泛。文化产业正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发生着普遍的渗透和融合,形成了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密切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群。

  坚持物质与文化两手抓。文化产业生产的是文化产品,在将“文化物质化”的同时也在将“物质文化化”。文化产品以具象产品为载体,用文化内涵去影响受众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不断提升物质文明的同时,使精神文明也得以有效传播、渗透和根植。

  进一步改革创新发展思路,完善体制机制

  周窝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要把周窝打造成音乐及各艺术门类的培训基地、创作基地、体验基地、交流基地和示范基地,建成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代表意义的“国际音乐名镇”,还需要继续努力。

  实施人才战略,打造培训基地。要以金音集团、璐德学校和交流活动为载体,积极引进、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依靠人才全面支撑、引领小镇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要引得来、留得住文艺大家、名家在周窝创作、交流、演出、授课等,通过全国乃至世界艺术家的影响力,使周窝真正成为文艺人才的高地。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创作基地。在汇聚人才的基础上,力求创作几首可以传世的音乐精品,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来自周窝的创意音乐,提高周窝在业内的影响力。要把优质资源向周窝集中,将一些固定的、有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放在周窝,让周窝音乐小镇成为真正的文化名镇。

  创新发展旅游业,打造体验基地。发展文化旅游是提升周窝人气的主要渠道,要进一步提高接待能力和标准,丰富旅游项目和内容,联合衡水湖等周边景点创建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同时,充分发挥品牌优势,搭建综合型乐器交易平台,打造全国一流、世界著名的乐器物流集散地。

  促进文化融合,打造交流基地。横向结交周庄、丽江等不同特色文化名镇,纵向联合中央音乐学院等著名院校以及哈尔滨、广州、维也纳、悉尼等中外音乐名城,借力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使周窝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合作的窗口和平台。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