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推进统筹发展加快吉林振兴
//www.workercn.cn2014-03-18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展开,推动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关联度越来越高,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统筹发展、整体推进,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中共吉林省委十届三次会议系统地提出了四个统筹发展,即统筹“四化”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多种所有制发展。这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密切结合吉林省实际,对未来发展思路做出的科学谋划。

  工业化是统筹“四化”发展的核心环节

  坚持“四化”同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任务。“四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依存关系,工业化是核心,以工业化为主导,用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持;城镇化是载体,以城镇化带动城市功能完善、生产要素集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注入内在动力;农业现代化是基础,以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支撑;信息化是引领,信息化贯穿渗透于其他“三化”之中,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促进其他“三化”快速发展、快速提升。将工业化置于核心的地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既反映了“四化”统筹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抓住了我省统筹“四化”发展的主要矛盾。

  因此,千方百计加快工业化的发展仍然是统筹“四化”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只有工业化充分发展,才能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就业岗位,才能为人口城镇化提供可能。要将工业化发展融于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之中。同时也要通过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丰富的原料资源,功能完善的空间平台,转型升级的技术支撑。

  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目标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改革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下好统筹城乡发展这盘棋,就能盘活发展存量,放大改革增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城乡要素合理流动。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呈现“二元”结构的特征,城市与农村处于分割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与城市发展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特别是其中的收入差距呈现继续拉大的趋势。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既有农村发展落后于城市发展的一般性原因,也有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其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分配方式、利益分配方式进一步固化了“二元”结构,使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成为破解“二元”结构的硬骨头。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实质就是要破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省委十届三次会议把实现城乡一体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要求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是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作出的重要决定,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具体要求。在此目标下,要完善“两项权利”,即完善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权利,完善和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构建“三个市场”,即规范运行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功能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推动“四个集中”,即企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空心村屯向规划新村集中、农村剩余人口向城镇集中;建设“五个体系”,即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城乡均衡发展的教育体系、城乡统一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两项权利”、“三个市场”、“四个集中”、“五个体系”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具体路径和措施,要围绕这些路径和措施形成具体的改革路线和方案。

  注重社会建设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

  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既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规律的要求,也是现代化本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与经济增长相比,社会建设则相对落后。“经济腿长,社会腿短”的问题比较突出这说明我国经济建设以较高速度增长的同时,社会建设却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加强社会建设重点解决的问题有: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建立有效的社会沟通机制、矛盾化解机制和群众利益诉求机制,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以公平和质量为重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把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用于社会事业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全面优化各种结构,包括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社会治理结构、居民收入结构、就业结构等。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原则。对于目前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既要勇于正视,又要辩证看待,在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和途径。通过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是统筹多种所有制发展的重心

  省委十届三次会议提出,要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基本是单一公有制经济。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一个民营经济成长的过程和多种所有制经济成长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民营经济的发达程度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发达程度。我省经济的落后,首先在民营经济的落后。直到2002年,在全省规模以上的企业创造的GDP中,国有企业仍然占到82%。进入“十一”规划期以来,我省的民营经济进入了相对较快的发展时期。截止到2012年底,我省民营经济的占比已经达到51%。2013年以来,省委提出了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战略部署,并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在统筹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格局中,要把做大做强民营经济作为重心,在战略摆位上,要立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要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做强国有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础。只有民营经济充分发展,才能形成与国有经济竞争的格局,激发国有经济的市场竞争活力;只有民营经济充分发展,才能形成混合所有制发展的主体。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统筹发展的根本路径

  统筹发展涉及诸多方面的利益关系调整,更需要通过改革来推进。四个统筹发展无一不涉及到改革的内容,要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要用改革的思维研究统筹发展的实现路径,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没有清晰的改革思路和坚定的改革勇气,就无法推进统筹发展。要努力营造改革环境,形成改革共识。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科学设计改革试验区,测算改革成本,评估改革风险。制订稳妥的改革方案,最大限度地化解改革风险。大胆启用改革创新人才,并对改革的失败给予宽容。不同领域的改革可以有先有后、有主有次、有快有慢,但是不能各自为政、畸轻畸重,必须统筹兼顾、协同推进,要产生共振效果,放大改革效应,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推动统筹发展,整体推进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吉林振兴发展。        (作者系省委财经办主任)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