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
■高 凯//www.workercn.cn2014-05-21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习主席十分重视部队基层建设,多次提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扎实打基础,反复抓落实,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基层既是部队战斗力之源,也是一切建设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基层建设牢固,一切工作才有根基和保证。

  毫无疑问,扎实的基础不是一天两天筑就的,也不是一任两任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就能打牢的,这是一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长期积累的过程。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境界,把个人任期内的工作当成长期的基层建设的一个阶段、一段历程,在基层建设接力赛中跑好自己这一棒,为实现强军目标增砖添瓦。

  老老实实打牢基础,不花里胡哨标新立异,一任接一任地把基层建设搞扎实,这个道理其实很多同志都是懂的,但要切实树牢这个意识,使之成为行动的自觉,我觉得还需要明确三个观念:

  首先是“勇于创新是政绩,打牢基础也是政绩”的观点。一个单位的工作不紧跟时代步伐持续创新不行,但只顾推陈出新,不打牢基础也不行。比如地方工作中搞项目开发与解决民生的关系,部队工作中创新管理手段与作风养成的关系,都属于抓创新与打基础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说打基础有时比创新更重要,因为任何创新都是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创新,否则创新就成了沙上建塔、冰上垒城。从这个角度来说,领导干部把基础打牢既是本领,也是政绩。它虽然让人一时难以看到标志性成就,但基础扎实本身就是标志性的成就。而打牢基础也包含着创新成分,因为时代在发展变化,工作理念、方法、手段等必然与时俱进、有所变化,没有创新是不可能真正把工作基础打牢的。

  其次是“阶段性成就在谁任上取得都一样”的观点。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到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每一代人都是在这个过程中接续发展的重要阶段。截至今天,谁也不能说这一伟大事业在自己手上大功告成。大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如此,小到一个地区、单位、部门的建设亦然,每一届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都是在接续描绘本地区、本单位或本部门建设的同一张蓝图。不同的是,在绘制这张蓝图过程中,有的可能快些,有的可能慢些,有的阶段可能进展顺利些,有的阶段可能艰难些。但从全局看、历史地看,无论阶段性成就在谁的任期内取得都是一样的,都是发展链条上每一个做出贡献的人的功劳,有些阶段性成就出现是由历史节点决定的,是发展规律必然性决定的,我们不能说赶上这个节点的某个领导者就了不起,没赶上的就不行。

  其三是“不搞政绩工程不等于不上工程”的观点。打基础不是虚的空的,必然有实打实的举措和行动。但在有些同志看来,打基础就是老老实实地干事情,就是抓思想、抓训练、抓作风。这固然是必要的,但是基础建设也包含物质方面的建设,包含着官兵生活条件的改善。如果没有这些基本建设,不能实现物质生活条件的与时俱进,不能做到拴心留人,所谓的基础也不会牢靠。可在个别同志中有一种矫枉过正的心理,一见上马某项工程,就认为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持不屑一顾的态度。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我们看一个领导干部是不是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关键看是不是部队建设的需要,是不是有利于战斗力提升,符不符合战斗力标准。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应该的,做的就是打基础的工作,绝不能把这样的工作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混为一谈。

  “功成不必在我”是一种为官境界,也是一种为官作风。古人说:“善治者无赫赫之功”。的确,历史上从“萧规曹随”的曹参到“无为而治”的汉文帝,都不追求个人功绩而留下显赫的业绩。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蓬勃发展,有的人心态浮躁的环境下,更要注重反对好高骛远、好大喜功、刻意造绩等行为,大力倡导“事已立而迹不见,功已成而人不知”的为官态度。如果我们每个领导干部都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把部队建设的基础打得扎扎实实,部队的改革创新就有了前提,战斗力建设就有更可靠的保证。

  (作者单位:武警四川省总队)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