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着力抓好“五水共治” 促进农村转型发展
章文彪//www.workercn.cn2014-08-01来源: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决定》提出,着眼于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这一决策对于建设美丽浙江,促进我省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治水是新形势下浙江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破解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粗放增长模式的必经之路,是助推浙江农村新一轮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

  以“五水共治”为抓手促进农村发展的工作重点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污染型缺水在部分地区特别是平原河网地区较为严重,直接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推进“五水共治”,必须树立生态观念,发展生态经济,把农村发展融入社会发展全过程,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主阵地。

  打造现代产业集群。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市化格局,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落后产能,积极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工业园区生态化。

  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生产生活各环节的节水,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加大雨水集蓄、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工业废水回收再利用、区域性中水回用等项目建设。

  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加快建设一批有规模、有品牌、标准化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节水节能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的生态立体农业循环模式,建设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强农业循环经济骨干企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养殖、种植、渔业等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依法加强农用水的管理,加大对农田水利的投入,修造沟、塘、库、渠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确保排涝抗旱,增强农民排涝抗旱能力,从源头上保障农村用水安全。加强溪、江、河、湖的加固与清理,按照实施一块、配套一块、发挥效益一块的要求,完善农田沟、闸、涵、路、桥、井等排灌系统综合配套,逐步形成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环境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着力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培育抗旱节水及水生种苗技术,培养抗旱节水及水生种苗技术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创业人才,推进节水种苗产学研合作,发展节水种苗集约开发利用技术,促进节水种苗业绿色化,着力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把节能减排和循环关键技术利用在农业生产上,着力提升农业生产环境监测、保护、修复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五水共治”促进农村转型发展有关对策

  “五水共治”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再创浙江体制机制新优势,把促进农村经济转型提升作为重点,实现水资源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为农村发展增添活力,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

  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五水共治”体系的基础,它具备农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功能,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生态农业是“五水共治”的基础工程,“五水共治”的主体。重点围绕浙江农业支柱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质量体系,保证生态农业投入的持续增长。加快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农工贸一体化、产销一条龙的生态农业产业化链条。推进农业生态经济园区建设,着力构建种养生态经济,形成由农、林、牧、渔业及延伸农产品之间通过废物交换、生态利用,形成集立体养殖、立体种植、种养加、生态农业于一体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生态经济产业链。

  农村小微企业向工业园区发展。农村工业园区是解决工业污染、资源消耗高的有效途径。发展农村工业园区,必须建立有机型、生态型、环保型生态工业体系,这是实现浙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的关键。加快建设农村工业园区,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对食品加工、能源、建材、化工工业的扶持力度,逐步从粗加工向深、精加工的转变,进一步优化工业内部结构,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园区进程,使其成为农村经济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以我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相关政策为指导,率先全面制定生态经济发展规划,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发展生态经济。以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难题为中心,重点发展生态工业,创建一批农村工业园区试点单位,发展成为全省生态经济示范区。

  生态修复向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我省地域广阔,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植被丰富,优越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废渔林场、旧矿区、旧砖瓦场生态修复、复耕和生态景区开发为核心,以休闲旅游开发为纽带,加大生态保护投入,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形成乡村休闲旅游业。“五水共治”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是把良好水资源变为经济优势,它是浙江“五水共治”发展新的增长点,乡村休闲旅游是“五水共治”与农村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的重要途径。生态旅游与生态经济融合发展要与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实现乡村旅游与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相协调,同步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走上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新路子。

  固体垃圾向分类化发展。加强农村固体废物垃圾污染环境防治,推行垃圾分类,加强固体废物垃圾的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加强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的查处。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向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及其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等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倾倒、堆放废弃物的地点倾倒、堆放固体废物。

  面源污染向管网化发展。加强农村污水管理,加强工业废水、医疗污水、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推动村镇污水集中处理,实施农村面源污染向管网化发展。加强农村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排污管理。加强江河、湖泊排污口的抽样调查。对私设暗管或者采取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依法查处。加强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

  “五水共治”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浙江农村污水治理势必激发市场活力,展现民营经济的春天,我们对山、河、湖、林带等重要资源实行永久性保护,为广大人民群众守住青山绿水,留住蓝天白云,助推全面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丽浙江。

  【作者为省委副秘书长、省农办主任】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