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推动国际合作示范区跨越腾飞
高玉龙//www.workercn.cn2014-08-12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年初以来,在延边州委、州政府正确领导下,珲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克服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推动经济社会逆势而上,珲春已经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一、明确一个目标,为跨越发展扫清思想障碍

  作为贯彻国家战略的前沿阵地,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珲春发展寄予厚望。在历届班子的共同努力下,经过20多年的开发开放,珲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珲春发展始终受制于四个方面:一是少数干部担当精神和敬业精神不强;二是对外通道通而不畅;三是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四是产业不强不壮,支撑点单一。与此同时,珲春具备五大优势:一是独特的区位优势;二是独特的生态优势;三是独特的资源优势;四是独特的政策优势;五是独特的人文优势。基于此,市委、市政府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明确了珲春的发展思路:加快改革开放,建设美丽珲春,三到五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今年经济工作会上,我们又提出争做省、州改革的试验田、发展的排头兵和开放的桥头堡。这一目标,使全市上下看到了机遇、形成了共识、鼓舞了斗志、增强了信心。

  二、实现两个促进,教育实践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共进

  我们高度重视教育实践活动,把提高认识纳入重要日程,把查摆问题作为中心环节,把转变作风作为主攻方向,把加快发展作为落脚点,实现了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市教育实践活动被树立为吉林省的标杆,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中央巡视组、省委、州委对我市活动开展给予高度评价。

  在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力促进下,今年上半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5亿元,同比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8.1亿元,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52.9亿元,同比增长2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亿元,同比增长11.5%;全口径财政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24.7%;地方级财政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39.5%;财政支出14.3亿元,同比增长87.4%;口岸过货49.7万吨,同比增长302.3%;接待国内外游客50.6万人次,同比增长22.5%;实现旅游总收入8.4亿元,同比增长

  23.5%。

  三、力争三个变化,为跨越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第一,整顿作风,狠抓落实,推动干部作风发生变化。我们切实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力整治“四风”和一顽症,努力根除学风不浓、效率不高、工作不实、纪律松散“三不一松散”现象。目前,各级班子团结,思想统一、目标一致、行动协调,各级干部纷纷主动把心思扑在工作上,把精力投在建设上,把时间用在想事、干事上。干部作风的变化也带动了整个社会风气明显好转,15户企业义务出工出力投身珲春河治理工程建设,4户民营企业主动垫资完成城市引水工程。

  第二,上争下促,内引外联,推动发展环境发生变化。经过我市积极跑上争取,近两年来,国家海关总署、质监总局、公安部、国土资源部、吉林省政府等30余个部门先后出台了近300项具体支持政策。对全市67个窗口单位及162个基层站办所进行了专项治理,全面整治“中梗阻”现象;选优180名中层干部帮扶企业,着力打造优质软环境;组建外来人员服务机构,聘请俄罗斯人“以外服外”。我们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先后赴上海、大连、杭州、深圳及韩国首尔等地成功举办示范区专题推介会,积极参加东北亚博览会、中俄博览会、图洽会、渔博会等会展,举办物流、旅游、科技、特色名校论坛和第八届俄罗斯驻华侨胞会以及两届中俄边境市长会议。

  第三,破解瓶颈,开足马力,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发展。我们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切实加强与周边国家互通互联和区域合作,全力打通内外通道,持续壮大物流规模,我市在长吉图开发开放的窗口作用有效发挥。我们把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示范区获批以来,能源矿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36.9%下降到24.1%,珲春欧亚商城、大宸水产、欧标冷库、国际商品交易市场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我市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我们多渠道破解资金难题,加大投入力度,珲春河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上马,基础设施建设大踏步前进,壮大了珲春的“骨骼”。与此同时,各项事业争先进位,我市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4年全省第一;组织和政法工作满意度均列全州第一。

  四、狠抓四项工作,为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狠抓深化改革不放松。我们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示范区建设的始终,以示范区和乡镇改革为重点,深化财税体制、审批制度、城市建设管理、社会事业、通关便利化等各项改革,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二是狠抓产业发展不放松。我们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举全市之力打造能源、多金属、海产品、木制品、纺织服装、物流、旅游、新型建材八大百亿级产业,加快建设煤化工、新型材料、海产品、木材、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温州工业、航空、健康产业、国际物流十大产业园区。

  三是狠抓城市建设不放松。我们以打造生态宜居的东北亚明珠城市为目标,抓好城市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吸纳辐射能力,努力把珲春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的生态宜居城市、东北亚著名休闲旅游城市、通达开放的国际合作示范城市、图们江区域交通枢纽城市。

  四是狠抓民生改善不放松。我们坚持把各类棚户区改造摆在市委、市政府民生工作首位,以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为载体,加快解决住房饮水、城乡环境、公共秩序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作者系珲春市委书记)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