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区域化党建格局如何构建
吴桂英
//www.workercn.cn2016-07-12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北京市朝阳区入驻了众多的外国企业、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会,国内非公经济组织有24万多家,登记备案的社会组织有5000多家;392万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150多万,流动人口不仅多且流动频率高,原有的社会阶层加速分化,社会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元化,传统的垂直型、封闭型的单位制党建模式难以适应。城市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格局如何构建?在总结多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朝阳区委构建了“一轴四网”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

  “一轴四网”区域化党建是个有机整体。“一轴”,即区委—街道(地区)工委—社区(村)党组织—片区(网格)党组织四级区域性党组织所形成的核心轴,四级区域性党组织既通过政治领导、思想引导、规则制定、利益协调和整合资源,横向上联系引导各类基层组织,发挥在本区域的领导核心作用;又通过层级管理、上下互动,纵向上实现社情民意自下而上传递、政策与资源自上而下汇集,带动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有效运转。“四网”,是指在区—街道(地区)—社区(村)—片区(网格)四个层面,分别搭建由组织体系、工作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构成的党建网络,有效整合各领域党建要素,让各类社会主体在区域内实现“有为有位有利”。

  构筑开放型的组织架构和组织空间,构建全覆盖的组织体系。强化地区性党组织的统筹协调和社会整合能力,必须把各类组织和群众有效联系并凝聚在区域性党组织周围。我们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创新方式设置党组织,实现了对新兴领域党员的有效组织;孵化数千家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群众性自治组织,通过枢纽型组织把各类组织连结起来。在这个体系中,区域性党组织通过政治领导、规则制定、利益协调、资源整合和思想引导,找到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路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推进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构建共商共治的工作体系。“一轴”带“四网”,共建来传导。为切实让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区委自上而下构建四级贯通工作体系,畅通渠道、搭建平台、创新载体,统筹协同推进区域治理。通过问需、问计、问责、问效四步共商环节,议事协商解决“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么样”“群众是否满意”等问题,实现了各方共治功能。

  把服务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是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功能。“一轴四网”的关键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统筹服务能力,把群众需求摸清楚,把各类力量有效整合起来,用项目化的方式,提升服务的有效性。大力推进干部下基层,采取“双报到、双服务、双评议”的办法,引导辖区内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属地报到并开展结对服务,实行党员服务群众的党员责任岗、党员承诺制。全区各街乡广泛搭建服务平台,拓展服务领域,开辟服务途径,开展为民服务。

  强化基层党建工作权责统一,构建向基层倾斜、向区域聚集的保障体系。保证每张网能够有效运转,必须强化责任落实、注重政策引导、加大基础保障力度,助力基层党建。为此,区委实行党建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定期研究全区性党建问题,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注重队伍建设,加大工作经费保障力度,把有限的资源向基层倾斜。为党员活动、群众性自治组织活动提供场所,配备相关设备,切实解除了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后顾之忧。

  “一轴四网”区域化党建体系,力求解决区域化党建“谁是主体”“怎么统筹”“如何运转”等基本问题。几年探索表明,这一体系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有机融合,完善了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实现方式,充分激发了社会活力,密切了党群关系。(作者为北京市朝阳区委书记)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