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工运理论动态-正文
“头脑风暴”,强化机遇意识
——来自全总机关工作务虚会议对工会工作创新的思考(一)
王娇萍 郑莉//www.workercn.cn2013-12-04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会议。

  11月28日至29日,全总党组、书记处领导和各驻会全国产业工会,全总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负责人,齐聚全总国际交流中心,参加全总机关工作务虚会议,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就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进行集中研讨。

  两天时间里,共计32位驻会全国产业工会、全总机关部门和直属单位的负责人踊跃发言,9位全总党组、书记处领导逐一谈看法,全总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豪做总结讲话。

  值得关注的是,在务实会风的引导下,很多同志发言中都抛开讲稿,畅谈想法建议。而且,所有的谋划和对策,都指向中国工会如何强化机遇意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把握新契机、适应新要求、应对新挑战,加快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切实履行职责、发挥更大作用。

  以改革精神融入全局

  对中国工会来说,2013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这一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两次专门就工人阶级、工会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寄予殷切期望;

  这一年,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明确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工会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

  这一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工会工作又一次站在了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的新起点上。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的河流大浪淘沙。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工会到底“干什么、怎么干”,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洪流中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全总党组决定拿出两天时间,就明年工作思路进行集中务虚和研讨,就是希望大家在广泛交流、思想碰撞中相互启发、开阔思路。”陈豪这番开场白,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会议要掀起一场“头脑风暴”的主基调。

  众所周知,不久前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其中的许多改革措施,都与广大职工切身利益和工会工作息息相关。

  比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在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在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中,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这些都为工会维护职工权益提供了新的空间。

  又如,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必然涉及进一步落实党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也必然涉及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城市公共服务对农民工的覆盖、健全社会保障、提高就业质量等问题,这又为工会从中找到“切实维权”的切入点、结合点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

  ……

  如此种种,在释放出重大利好信号的同时,也对工会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新挑战。如何应对?关键在于能否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在于能否以勇于担责的信心主动融入全局找准定位。

  有同志直言,这次三中全会强调的改革是全面的、深化的,工会工作也必然包含在“全面”之中,不可能置身事外。这意味着我们谋划明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会工作时,必须把“改革”这个核心理念嵌入进去,而且不是仅仅体现在概念上、文字上,而是嵌入到实质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评价等中去。

  以深入调研找准“软肋”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务虚会上的发言都基于调查研究之上,而谈及今后工作思路时,大家也都言必称调研。

  的确,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大领域,覆盖财税金融、科技教育、民主法治、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带来权力的整合、利益的调整、法律的健全、制度的完善等各种重构,其间的艰巨复杂可想而知。

  但同时,在这些改革以及改革带来的调整中,都有职工群众的利益所在,都有工会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各级工会只有主动自觉地广泛调查、深入研究,才能及时准确地表达职工愿望诉求、有理有据地提出主张建言献策,才能抓住代表和维护职工利益的机会。

  而就工会自身而言,广泛深入调研的又一现实意义,是有助于发现各项工作的不足和“软肋”所在。

  以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为例,工会组织数和工会会员数的快速增长,是近年来中国工会工作的一大亮点。但相关调研也显示,建会工作还不平衡,流动性大的中小企业和社会组织、产业活动单位依然有不少空白点,同时一些基层工会组织活力不足问题突出,“形式上工会组织建立起来了,牌子挂出来了,但没有什么凝聚力和吸引力”的现象并不鲜见。

  同样,注重对困难职工、农民工乃至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是近年来工会保障工作广受好评的力举。但相关调研却表明,相对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对职工技能水平特别是高素质技工的紧迫需求而言,工会在职工技能培训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正如有同志所指出的,改革势必带来一些利益调整和各种阵痛,在改革开放35年后的今天,工会要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做到切实履职、无愧使命,再也不能单纯地靠摸着石头过河,而应坚持与顶层设计相结合。“做好工会工作的顶层设计,必须‘知彼知己’,对各种情况特别是职工群众和基层工会的情况了如指掌。”

  事实上,这也是已为工会工作实践所一再证明的积极经验。比如,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国劳动争议数量一直在高位运行,但依然保持了劳动关系与职工队伍的整体稳定,其中“秘诀”之一,就是各级工会注重深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切实加强对劳动关系矛盾的分析研判,建立起有效的预防化解和应急处置机制,从而确保了工作的主动。

  “知耻而后勇”。显然,对今天的中国工会来说,注重调研更为紧迫而重要。

  以开拓视野破除“自拉自唱”

  “自拉自唱”,可谓工会工作的“痼疾”之一。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一些职工群众没有被吸引和组织到工会活动中来;一是工会工作一定程度上仍在内部循环,在社会上影响不大。

  “工会工作是直接面向职工群众的,在企(事)业单位内做也是做,在社会层面上做也是做,那么,为何不追求更大的社会效应呢?”

  务虚会上,大家不约而同地将破除“痼疾” 的“妙方”指向开拓视野上。

  比如,随着《决定》明确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国市场化改革势必进一步深入,劳动关系市场化程度也将进一步加深。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化的劳动关系也必须法制化。这既给工会法律工作带来更大的作为空间,也提出更高要求。工会作为人民团体、群众组织,无立法权,也无行政权,要担负起历史使命,必须“跳出工会干工会”,善于吸引职工群众乃至全社会的目光,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力量。以工会源头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为例,就可借助媒体亮出工会的主张,畅通职工群众的诉求表达渠道,以此加大博弈的砝码。而在推动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时,则可探索推行重大劳动违法案件曝光制度、公开谴责制度等,借力社会舆论监督加大对违法行为的震慑力度。

  又如,近年来,各级工会对宣传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重视宣传、做好宣传,绝不只是工会的活动、工作更多地上电视、发通稿、设专栏,关键在于把工会的活动、工作做成新闻眼,使其本身就成为吸引受众的热点。这就要求工会必须放眼工会之外,在开展每一项工作时,从一开始就要注重从社会效果上去谋划。举几个例子:劳模是社会关注的点,可不可以把劳模推选的过程变成一个各级工会、广大职工普遍参与的过程;同样,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或职工服务中心可否动员职工一起参与进来,让大家一起来建设、管理和运营,而不总是工会干部在做……若能如此,工会这些工作必然会成为社会的热点,工会不宣传,媒体也会自己找上门来。

  思路打开天地宽。随着交流和探讨的深入,大家进一步坚定了这样的共识:在当前的企业管理方式和职工生产生活的现实条件下,特别是新媒体带来信息传播、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工会各项工作只有进一步开阔视野,走出内部循环,立足社会层面进行设计,才能抓住与职工、企业乃至全社会的共振点,进而扩大影响力感召力,更好地把职工吸引到工会中来。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