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工运理论动态-正文
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
高双 姜雪
//www.workercn.cn2015-10-20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已经进入“有限剩余”阶段,劳动力供给态势的转变,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新阶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中西部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方式的逐渐改变。虽然现阶段,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空间还非常有限,但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有限供给阶段,东部沿海地区用工短缺和用工成本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加快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在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础上,其就地就近转移的空间将会不断扩大,因此,为了满足未来中西部地区各省省内的用工需求,在农村劳动力“有限剩余”阶段中西部地区应将劳动力转移方式逐渐从以劳务输出为主的省际转移向省内转移转变。同时这种主要转移方式的转变也将大大降低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本,增强其转移动力。

  扩大中年以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和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虽然以青年男性为主,但这个群体的年龄中位数却在不断上升,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个群体也正在老化。在农村劳动力进入“有限剩余”阶段后,青年农民工将会越来越短缺,而且从现阶段中西部地区较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来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年以上劳动力难实现转移。因此,在“有限剩余”阶段,扩大中年以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必然选择,所以,加大农村中年以上人口的人力资本存量,是扩大中年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环节。

  减少制度障碍,降低转移成本。现阶段,以户籍为基础的社会管理制度,造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本过大,不仅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还大大削减了其转移意愿,这成为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经济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而制度的阻碍不仅仅加大了转移的经济成本,更加重了其转移的非经济成本。因此,继续加大中西部地区户籍制度的改革,减少制度障碍,进而降低转移成本是“有限剩余”阶段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环节。

  推进农业变革和技术进步。中西部地区省份大多是农业省份同时又是劳动力输出省份,面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限剩余”阶段所带来的农村青年劳动力流失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可以采取推进农业变革和技术进步的方式来缓解农业后备劳动力潜在缺失。同时农业变革和技术进步还可以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吸引外出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村创业,进而达到劳动力在城乡间的良性循环,因此,要使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城乡结构的转变继续健康、顺利推进,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重要手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