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工运理论动态-正文
工匠精神不只是严谨细致
王多
//www.workercn.cn2016-06-23来源:中工网—《劳动新闻》
分享到:更多

  

  如果没有附着在勤奋能干之上的科技创新因素,德国和日本的工匠精神或许早就成了“空中花园”。除了实干、除了精致地干,是不是应该加上“创新”二字,尤其是科技创新。否则,实干就是傻干,甚至可能导致蛮干。

  现在社会上多数人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就是兢兢业业做事、踏踏实实干活。不是还有人说么:工匠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做事文化。我觉得认认真真做事,是工匠行为,不是工匠精神。这两者不能画等号。你可以说工匠精神中包含认真做事的态度,但倒过来说认真做事就是工匠精神,可能就不太准确了。

  为什么?很多人愿意拿德国人的严谨、日本人的细致来作范例,说那是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这不,前几天微信上流行一篇文章,说一个80多岁的日本老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每天亲自烧饭,而且一烧就是65年。故事听起来很煽情、很励志,目的是让我们深刻体验一下日本的工匠精神。但我总觉得烧了65年的饭,再怎么精益求精,最多不过是把饭烧得更香而已,但绝对搞不出制造业强国。

  2500年前,古代巴比伦的杰出工匠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空中花园,可是然后呢?今天,空中花园早已荡然无存,只存在于人类的记忆中。埃及的金字塔,牛吧,可埃及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呢?其实,德国和日本的强大,是制造业的强大,背后起重要作用的也许有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但还有我们经常忽视的,那就是人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强悍。

  大家知道,上海中心是上海的新地标建筑,高度上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进入上海中心参观游览,可能都要乘坐超高速观光电梯。这种电梯在不到1分钟内,以每秒18米的速度,把人从1层送达119层观光厅。在此过程中,你不会有不舒适感,更不会恶心呕吐。然而你知道吗,上海中心一共只有3部这样的电梯,全部是日本进口。为什么呢?因为国产电梯的技术水平、材料应用、工业设计,还达不到这个高标准应用要求。所以,不要只看到日本电梯的精致舒适,还要看到人家背后的尖端技术。

  我想,如果没有附着在勤奋能干之上的科技创新因素,德国和日本的工匠精神或许早就成了“空中花园”。从这个角度看,不难理解李克强总理提出的那个问题:偌大的中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圆珠笔芯却要靠进口?

  所以,工匠精神一定是在工匠行为之上,还有一些我们所忽视的东西。除了实干、除了精致地干,是不是应该加上“创新”二字,尤其是科技创新。否则,实干就是傻干,甚至可能导致蛮干。根本上说无益于转型和发展。这样的教训,我们以前不是没有过。

  话说到这,我还想提一个问题,作一点深入探讨:工匠精神,只有实干加创新,就够了吗?了解科技史的人知道,中国古代科技曾领先世界2000多年。我们曾产生无数鲁班式的能工巧匠,但在近代却落后了,没能产生科学与工业革命。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问。学术界有一种通行的看法,认为中国古代的科技太注重实用、太强调功利。我们的九章算术是丈量田间土地用的,我们的天工开物只是技术百科……一句话,实用理性占了上风,孕育不出科学理性。

  过于功利、过于实用,影响到社会层面,会形成一个非常不好的价值观引导。大家可以想一想,现在社会的浮躁之气是怎么来的?追逐功利、目光短浅、物质第一、金钱至上,不正是功利理性畸形发展的结果么?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曾直言不讳:如果一个民族的幸福论,就是房子、票子,那么这个民族真的很悲哀。因此我觉得,理想、情怀和超越世俗功利的哲学思考,兢兢业业扎实奋斗的实干精神,再加上自主创新的不竭动力,共同构成当代中国工匠精神的实质。

  对于我们社会上的多数人来说,理想情怀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价值担当,是一种抛弃短视的挑战。没有这种认识高度,恐怕难以真正领会“工匠精神”的真义。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