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要素生产率看高质量发展-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工运

从全要素生产率看高质量发展

苏剑
2019-03-15 07:42:50  来源:光明日报

  缘起: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提出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这个经济学中常用的概念,具体是什么含义?如何进行测算?如何使用这一概念对经济效率进行判断,并以此加深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

  生产率衡量的是资源利用效率。资源是稀缺的,让稀缺资源发挥最大效用是任何生产过程都追求的目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资源又被称为投入品。

  在人类的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种类很多。在经济学分析中,一般把使用的资源分为四大类,即劳动、自然资源、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其中劳动自然而然是投入品之一,没有劳动就没有生产过程。自然资源也是投入品,经济学中的自然资源是指没有经过人类活动改造过的、大自然的恩赐,比如山川、河流、阳光、风、雨以及各种野生的动植物、各种矿产等。资本则是人类用自己的劳动对自然资源改造之后形成的各种能够用于生产过程的物品,比如从古至今人类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木棍、石块、骨针、犁、机器设备、厂房、道路等。企业家才能就是组织生产、服务人类各种需要的能力,在资本主义经济兴起之后,企业家才能才被认为是重要的资源。

  既然有这么多种资源,那么每种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就非常值得关注。于是,人们就用劳动生产率衡量劳动的利用效率,用资本生产率衡量资本的利用效率,用万元产值能耗衡量能源利用效率,用每亩地的粮食产量衡量耕地利用效率,用每亩地上的工业产值衡量工业中土地的利用效率,等等。

  但这些指标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只能衡量某一类投入品的效率,无法反映一个生产单位的整体效率;而且,在衡量同一生产过程时,不同指标衡量出来的结果往往是互相矛盾的。比如,假定有两个生产单位——打猎队伍,在同样的时间和其他条件下,甲队用3个人、3支枪,乙队用4个人、2支枪,假定最终打到的猎物都是12只。那么甲乙两队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是每人4只和3只动物,甲队生产率更高;但甲队的资本生产率是每支枪4只,乙队是每支枪6只,乙队的生产率似乎更高。那么,到底哪个队的生产率更高呢?如果你是领导,你需要在这两个队长之间提拔一个人,假定提拔的标准是谁生产率高就提拔谁,你该提拔哪一个队长呢?

  如果单纯考虑劳动生产率或者资本生产率,很难判断谁生产率更高,提拔了其中一个人,另外一个必然不服气。这就需要综合考虑劳动、资本两种投入品。综合考虑劳动、资本之后得到的生产率,就是所谓的“全要素生产率”。如果一个生产过程除了资本、劳动之外还有其他投入品,比如自然资源,那么就需要把这些投入品都考虑进去,“全要素生产率”中的“全”字,意思就是考虑所有的投入品。

  问题是,怎么综合?这就需要把多种投入品根据一定的规则综合成一个单一的“全要素投入指数”。构造这一指数的方法多种多样,经济分析和现实生产管理中经常用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最简单的办法是只考虑其中一个投入品,完全忽视其他投入品的作用。比如,如果决策者认为机器不重要,只有人重要,他给资本的权重就是0,此时的全要素生产率就是劳动生产率;相反,如果决策者认为人不重要,只有资本重要,他给劳动的权重就是0,此时的全要素生产率就是资本生产率。当然,一般情况下不会如此极端,多数人会认为劳动和资本都很重要,只不过重要性不一样而已。给资本和劳动不同的权重,就形成一个包含了劳动和资本的全要素生产率。

  第二,将劳动、资本两种要素的使用量相加或相乘,再用总产出除以这个总的要素投入量。比如,以上打猎的例子,相加的结果是两个队的投入都是6,用总产出即12只猎物,除以各队的总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就是2,两个队生产率一样;相乘的结果是甲队的投入是9,乙队是8,甲乙两队的全要素生产率分别是1.33和1.5,乙队生产率较高。

  第三,两种要素数量相加或者相乘都显得过于简单,于是人们发明了其他综合考虑两种要素的方法。这就是把两种投入品作为自变量,用一定的函数形式构造出一个新的“全要素投入指标”。总产出跟这个“全要素投入指标”之比,就是全要素生产率。这个函数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取决于研究者的偏好,当然也要有合乎经济规律的一些具体特点。它可以是线性的,即同时需要具有三个特点:每个要素的权重是固定的,权重跟相应要素是相乘的,各要素跟权重相乘后是相加的。这种函数的图形是直线。比如决策者给劳动和资本的权重分别是0.6和0.4,那么两队的综合投入量就分别是3和3.2,显然乙队的全要素生产率低于甲队。这个函数也可以是非线性的,即上述线性函数的三个特点中任何一个被违反的情况下的函数,这种函数的图形不是直线。在经济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非线性函数是“科布—道格拉斯函数”。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没有量纲。它是综合了各种投入品形成的一个指标,各种投入品的衡量单位(量纲)不一样,最后形成的是一个没有量纲的指标。

  二是由于构造全要素投入指数的方法不同,不同研究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之间是不可比的。函数形式不同、考虑的投入品种类不同、每种投入品的权重不同,得到的全要素投入指数就不同,得到的全要素生产率也不同。所以,在谈论全要素生产率时,一定要注意其可比性。

  三是在构造全要素投入指数时,被考虑到的投入品必须是可定量衡量的。全要素生产率越高,即同样的投入可以获得更多的产出,说明那些可以定量衡量的因素如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的利用效率就越高,也意味着那些无法被定量衡量的因素的贡献就越大。因此,“全要素生产率”实际上反映的是生产过程中无法被定量衡量的那些因素的贡献,这些因素包括技术、制度、企业家才能、人力资本、规模报酬、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际上就是要加大技术、制度、企业家才能、人力资本、规模、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等因素的投入,通过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结构性改革、扩大开放等等,来提高可以定量衡量的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增加劳动、资本、自然资源投入实现的增长被称作“粗放式增长”,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的增长被称为“集约式增长”。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重点,意味着我国必须从“粗放式增长”转向“集约式增长”,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通过效率变革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作者:苏剑,系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