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应急服务领域劳动者权益保障亟待完善-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工运前沿

公共应急服务领域劳动者权益保障亟待完善

叶迎
2020-08-03 07:50:09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观点

  公共应急服务领域的劳动者是本次抗击疫情的中坚力量。应积极推进公共应急服务领域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立法,参与建设常态化的公共应急领域心理援助计划,推动该领域劳动条件和社会保险政策完善,更好维护该领域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公共应急服务”涵盖范围较广,涉及的劳动者群体也较多。以此次疫情为例,一线医护人员、民警、快递员、超市营业员、市政环卫工人、社区工作人员、承担政府疫情防控保障任务的企业员工及志愿者等都是公共应急服务领域的劳动者。其工作状态及权益保障存在较多共性,如应急服务重要性强、工作强度高、劳动者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职业伤害风险大、服务报酬与社保落实不充分等。

  公共应急服务领域的劳动者是本次抗击疫情的中坚力量。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未来的工作中将努力改进。

  应积极推进公共应急服务领域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立法,参与建设常态化的公共应急领域心理援助计划,推动该领域劳动条件和社会保险政策完善,更好维护公共应急服务领域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推进公共应急服务领域劳动者权益立法保障

  我国虽颁布了《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但并未对参与应急服务的公共卫生和临床医护人员权益加以保障。应积极推动我国公共应急服务领域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立法工作,从源头上保障应急服务领域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要强化人员储备,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需要配备足够的人员,以便在应急状况下有充足的可调用人力资源,并降低个体超标的工作量与过长的工作时间。公共应急服务原则上不应外包,应当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保障这支队伍持久稳定。

  通过培训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质量。通过培训使劳动者具有合格的知识技能;设计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定期举行演习和其他培训;做好人力资源发展规划,通过增加投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应急服务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

  限制工作时间与保护休息权。在应急期间保护员工的休息权,使其免受过度工作的影响。比如规定值勤值班中的休息时间,待命时间应计为工作时间,或做其他补偿性安排。

  建立更高的职业安全与卫生标准。应急防控人员更易暴露于烈性传染病、危险物质泄漏、空气和水污染、极端温度、建筑物倒塌、高空坠落等危险中,应以更高的职业安全卫生保护标准进行应对。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和应急管理机构应为员工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工伤保险和职业病防治,并逐步提高对应急员工的保护水平。

  保障应急服务领域劳动者待遇及心理援助

  要为应急服务领域劳动者提供有竞争力的激励机制。为吸引和保留专业的公共应急工作人员,应考虑其特殊付出,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结构,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入,优化人才结构。要建立科学、规范、有序的绩效评价、岗位晋升机制,在应急领域内形成追求专业提升的氛围。同时,针对应急防护中环卫人员的报酬没有任何制度文件规定的实际情况,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建立劳动者应急报酬给付制度,确保他们一旦在重大危机事件中承担应急任务,能得到应急报酬给付。

  应建设应急服务领域心理援助计划。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社会治理工作,应急服务领域心理援助计划的建立是其必然要求。应急服务领域心理援助计划应当包括风险评估、压力评估、压力管理与创伤后应激障碍诊疗等。在应急服务领域应当开展常态化的培训与咨询、提供必要的心理治疗服务、周期性开展员工心理健康调研摸底,以及设立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等,确保这支劳动者队伍的身心健康状况。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应急人群提供心理援助,比如奋战在岗位上的医护人员、环卫工作者、因公殉职者家属等,应分层分类提供心理危机干预。

  推动新业态劳动者入会与完善权益保障

  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快递、外卖等行业劳动者作为新业态中的一部分,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期间,他们工作压力剧增,除了平日工作,还承担保障防疫物资运输的应急任务。送餐员几乎全日无休,出入医院与小区运送餐食。无接触配送易造成包裹毁坏、丢失,给他们增加了心理压力。同时,存在工作场所感染风险。他们时常需要进出高危环境以及未经消毒的各类物品,劳动保护措施也较为有限,感染风险较大。此外,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权益保障缺失。平台劳动者,大部分无法确认与用工平台的劳动关系,因而不能享有劳动法所赋予的各项劳动权利。社保政策也非常有限,如果感染或被隔离,无法获得收入替代。因此,这个领域劳动者的法律保障问题,要及时跟上研究,把法律短板补齐,在变化中不断完善。

  应积极推进地方立法规制,建立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机制。在工伤保险方面,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为员工参加单险种工伤保险,并选择性购买补充商业保险,实现工伤保险、商业保险与新业态企业三方共担机制。同时,通过协商保障他们的休息休假权。

  此外,完善政府部门、新业态企业、工会、行业协会等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推动新业态企业健康良性发展。发挥工会作用,拓宽入会渠道,简化入会程序,加强对新业态会员的维权和服务。鼓励新业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人文关怀,建立企业与员工命运共同体。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双循环新格局

    要从过去强调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既要以对外开放倒逼对内开放,更要以对内开放促进和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

  • 让员工调剂在制度化和规范化下发展

    要解决疫情中出现的新问题,从长远看,仍需完善劳动立法,尤其是将阶段性对策转化为立法和长效机制。

  • 抗疫与复苏须惠及所有人

    近年来,美国采取了与多边主义背道而驰的单边主义姿态,因为美国认为国际组织对其保障自身利益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势力是一个障碍。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