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学者

竺可桢:“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

王恩宝
2019-03-27 07:43:58  来源:学习时报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嘉兴人,中国现代科学家、教育家。纵观竺可桢精彩的科学人生,崇高的科学精神、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巨大贡献,令人由衷地敬佩。

  笃行求是、崇尚科学。1936年秋,竺可桢在浙江大学开学典礼上向新生提出“两个经典之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他指出:凡是办一桩事或是研究一个问题,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以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使复杂变成简单;第二,以公正的态度来计划;第三,以果断的决心来执行。他告诫学生:“万勿存心只要懂了一点专门技术,以为日后谋生的地步,就算满足”,而要成为“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显然,竺可桢所要培养的不是一般的实用人才,而是栋梁之才。这种人才固然要有广博的知识,但必须具备“求是”的品质。他们既要努力学习,寻求学问之“是”,更要胸怀大志,追求振兴中华之大“是”。

  1938年11月1日,竺可桢在浙江大学开学典礼上作题为“王阳明与大学生的典范”的讲演,他非常赞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认为王阳明的“君子之学,岂有心乎同异?惟求其是而已”这一段话是对“求是”二字的很好诠释。11月19日,浙江大学根据竺可桢提议,立“求是”为校训。

  1939年2月4日,竺可桢对浙江大学一年级新生作“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的讲演,他说:浙江大学前身最早是求是书院,现在确定“求是”为校训。“什么是‘求是’,求是是指‘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凭自己之良心,‘甘冒不韪’,以使‘真理卒以大明’”。竺可桢还以布鲁诺、伽利略、牛顿、达尔文、赫胥黎等人为追求科学真理受贫寒、遭监禁甚至英勇献身等事例,突出强调“只问是非,不计利害”“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的科学精神,将求是精神的内涵大大拓展。

  竺可桢不仅精辟阐述和深化了“求是”精神的要义,更以其一生执着追求“求是”,当之无愧地成为践行和弘扬“求是”精神的楷模。

  竺可桢在笃行“求是”的工作实践中,深刻论述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他特别指出:“提倡科学,不但要晓得科学的方法,而尤贵在乎认清近代科学的目标。近代科学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探求真理。科学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而改变,这科学目标,蕲求真理也就是科学的精神,是永远不改变的。了解得科学精神是在蕲求真理,吾人也可悬揣科学家应该取的态度了。”竺可桢认为,研究科学就是要在不断追求真的同时,不懈追求美和善,达到真、善、美的完美统一。为此,竺可桢制定了“理想”科学家的标准:一,不盲从,不附和,一以理智为依归。如遇横逆之境遇,则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二,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三,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

  承认无知、勇于自省。严谨治学是成就学业的前提和根基;承认无知、自我批评、虚心好学是难得的治学品德。这些说起来容易,真正能做到却很难。一个科学家要承认自己无知、敢于做自我批评更是难上加难。竺可桢却经常检讨自己,确有“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

  1955年11月7日,竺可桢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自省:“10点至历史所与叶企孙、侯外庐谈开第三次中国科学史委员会,以定明年度计划……叶企孙告余说岁差不但是赤经、赤纬改变,黄经、黄纬也变。可知余之无知也。”1962年9月6日,竺可桢参加科学规划会议,因9点前参加另一个会议,到了规划会上刚拿到第二稿材料,未及细看就发言,闹了笑话,因为第二稿里已将支援农业部分扩充了很多。他在日记中写道:“9点参加民族饭店综合组讨论会,讨论提纲二稿。我到民族饭店时才接到二稿,所以没有时间能仔细看,讨论时就提意见关于农业支援提的不够,但实际最后部分已大加扩充,我这如此粗枝大叶应该加以检讨。入党时马玉书同志给我一纸,说党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纪律是如实反映情况、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和实行民主集中,八项注意有一项是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我既没有如实反映情况也随便乱发言,可耻之至。”这是极其严厉的自我批评。

  人必先承认自己无知、敢于自我批评、勇做自警反思,而后才能奋力学习、不断进步、获得真知、成就事业。正是有虚心好学的严谨治学态度,竺可桢才能学富五车,为中国现代科学的进步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又因为他时刻检查自己的缺点错误,所以品德才能达到很高境界,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慎思明辨、终身学习。竺可桢指出:求是的路径,《中庸》说得最好,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博学不审问,无从辨别是非,故谈不上求是,但单是博学、审问还不够,还必须深思熟虑,自出心裁,独具慧眼,才能真正明辨是非得失,才能谈得上求是。他说,是非得失清楚之后,就应尽自己力量实行,像诸葛武侯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那样。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指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递进阶段:“博学”是第一阶段,为学首先要广泛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为学要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慎思”是第三阶段,“审问”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己所用。“明辨”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要努力践履所学,做到“知行合一”。

  竺可桢一生酷爱读书,治学不辍,求知不倦。1950年代初,他为了学到苏联的尖端科学技术,虽年过花甲还决心攻克俄文。年岁不饶人、记忆力差、工作繁重、困难重重,他全不在乎,除了听俄语广播讲座,还另请一位俄籍妇女担任自己家庭俄文教师,坚持数年。有志者事竟成,他终能利用俄文流畅阅读科技文献资料。

  1965年,竺可桢75岁时,抄录陆游诗自勉,正是他好学不倦的写照: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974年1月26日,竺可桢在临终前10天,还叮嘱儿子竺安去新华书店购买鲁迅晚年的杂文集,以便阅读。竺可桢认为,鲁迅的文章富有战斗性,值得反复学习。而他自己也成为一生向学、终身学习的典范。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市场可达性、人口流动与空间分化

    目前的高铁网络规划基本覆盖了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城市区域,在满足空间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同时,对促进要素流动与集聚有着积极作用。以上研究具有如下政策启示:首先,大力发展高铁的同时要兼顾相关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勤成本不仅受到高铁影响

  • 互联网使用、就业决策与就业质量

    在信息化时代,由互联网创造的巨大信息交互平台,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互联网提供的及时有效信息因此,首先,要继续推动互联网的全民化、普惠化建设,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和培训,激活更多的潜在用户

  • 为什么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

    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稳就业居于首位。这个安排和导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含义。首先,在各项政府工作中给予就业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宏观政策中赋予就业更高的优先序。

  • 强化理论武装 把牢政治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高度重视,深刻阐明了工会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实践要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重要论述首先要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各级工会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

访谈

文献

  • 毛泽东的入党时间为何是1920年

    今天的中央档案馆保存着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物——毛泽东亲自填写的中共八大代表登记表。在登记表的“入党时间”一栏1920年初,毛泽东身处北京,正忙于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张敬尧是皖系军阀,1918年3月就任湖南督军

  • 改造思想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英雄王杰的共产主义思想改造观

    编者按:王杰,原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班长,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1965年7月14日王杰,牺牲时年仅23岁,入伍不到4周年,被誉为雷锋式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入伍后他很快加入了共青团,并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