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新业态发展 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专家学者

支持新业态发展 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

2020-07-21 08:57:03  来源:深圳特区报

  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共享员工、无接触配送……疫情期间,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7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对外公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通过19项创新支持政策,加快数字经济15种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这些新业态,将给你我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主持人:王玥

  嘉宾:傅子恒(市场资深研究人士,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

  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匡贤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新业态正在潜移默化地促使我们形成新的使用习惯,甚至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

  主持人:新业态,将给你我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匡贤明:过去人们认为不可能的一些新业态、新职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以校外教育为例,过去更多的是线下教学,但在疫情冲击下,大量的校外教育转到线上,并且逐步常态化。互联网原生代的学生,对线上教育已经没有什么违和感;在生活场景方面,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中长期化,依托数字经济发展形成的非接触式的商业场景已经深度融入全社会,成为供给侧的一个重要特点。可以说,新经济正在加速推动产业变革和社会变革,加快生产生活形态的变化,同时也在深层次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意识。

  傅子恒:新经济、新业态对人们生产、生活、就业、消费等方面的改变是全方位的,它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更便捷、更舒适、更健康、更环保。像在线办公、在线课堂、远程诊断、在线就医、互联网健康管理、电子印章、数字认证等新的业务、业态、模式,可以给人们带来全新的工作、生活体验,免除不必要的麻烦和无意义的繁琐手续,代之以指向生活工作本质的、更加符合人们身心健康之道的愉悦体验。

  李长安:新业态是在现代经济与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反过来又对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带来巨大变革。这些改变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基于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我们的许多活动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典型的如网上购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能够居家办公,省却了不少路途拥堵的烦恼。可以远程医疗,共享更好医疗资源;可以网络授课听课,即使是在疫情期间,也能够做到停课不停学。事实上,新业态正在潜移默化地促使我们形成新的使用习惯,甚至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

  新职业和传统职业不是对立和排斥的,它是对传统职业的一个补充

  主持人:新业态催生新职业,新职业带动新就业。新业态“新”在哪?新业态催生的新职业与传统职业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

  傅子恒:新业态依托的是新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体现的是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社会进步方向,其与传统产业最大的不同是更高效、更便捷、更注重共享和更符合人本之道的个体体验,同时也不是对传统产业的简单替代,而是对后者进行嫁接、升级,同时促使二者更紧密地融合互动,共同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之需,并促进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像在线课堂、远程诊断、远程办公、智能物流控制等,依托的依然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智慧劳动;而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大数据资源的挖掘应用,在传统模式中的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在产需对接与信息共享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优化与促进的作用,极大地提升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由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催生出的智能工厂、云监工、智能制造、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方面的场景应用,通过强化供给创造方式,发展出了众多的生活消费新产品,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塑造了新的社会生活样貌,也提供了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动能。

  李长安:新业态是相对于传统业态而言的。新业态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上的先进。事实上,新业态主要是基于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发明、新创造而产生的,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新业态大量涌现;二是形态上新颖。比如现在有很多的生产销售以及消费模式,都与过去大不相同。与此同时,新业态下的许多的新职业,也都是以前都没有过的,与传统职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别。有些是传统职业的升级,比如快递服务;有些则是全新的职业岗位,比如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互联网营销师、在线学习服务师等。很显然,这些新职业与传统职业相比,无论是在形态上还是在工作内容上,与传统职业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别。

  匡贤明:应当说,新业态催生的新职业,往往有几个特点:第一,新职业更加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比如,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这个职业,就是建立在先进的系统化管理技术上的职业。第二,新职业和传统职业不是对立和排斥的,它是对传统职业的一个补充。比如,农业经理人的特点就是用新理念传承古老农耕文明,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为传统农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加速城乡要素的流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第三,新职业是动态的。今天出现的新职业,在明天可能会成为常态。明天有可能会出现其他新的职业。因此,所谓“新”,是相对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健全有关新业态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新业态的健康发展以及行为规范制定规则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业态虽是后来者,但依法规范不要姗姗来迟,要及时跟上研究,把法律短板及时补齐,在变化中不断完善。对于促进新业态规范健康发展,您有何好建议?

  李长安:要促进新业态规范健康发展,必须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的角度出发,补齐法律法规上的短板。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健全有关新业态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新业态的健康发展以及行为规范制定规则;二是对新业态的服务内容和营销方式进行约束,防止发生侵害消费者利益的事情发生;三是加强对新业态从业人员的权益保障。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明确平台责任,清晰界定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匡贤明:新职业的出现,客观上对现有的劳动管理提出新的课题。比如,有的新职业更加灵活,不再是简单的朝九晚五的工作状态;有的职业从业人员还面临着劳动技能认定等多方面的掣肘。支持和鼓励新业态、新职业发展,需要法治保障。为此,一是要注重对劳动者的保障,而不是单纯地注重对职业的保障。职业形态是动态变化的。在法治上要以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为出发点,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当享有相应的权益。二是要鼓励新职业的行业协会发展。新业态、新职业发展会面临诸多操作层面的问题,政策不可能事前全面准备好。需要发挥协会作用,把新业态、新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反映上来,并且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建议供政策参考。三是要在鼓励发展的同时规范监管。按着“先放开、后规范”的原则 ,鼓励新职业发展。同时明确新职业发展的“底线”,只要不触及风险底线,就不予以干预,鼓励通过市场和社会的方式解决新职业发展中的问题。

  傅子恒:新业态给社会创新带来新发展机遇,给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也对监管带来新的挑战。从社会治理角度,需要在促进新业态发展中面对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最根本的方面还是监管部门应当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履行好公共产品构建与公共服务职责;在意识上应当对新经济更包容、更开放,在行动上促进要素更好流动,解除人为的不适合新业态发展的机制约束,优化与提升管制水平。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双循环新格局

    要从过去强调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既要以对外开放倒逼对内开放,更要以对内开放促进和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

  • 让员工调剂在制度化和规范化下发展

    要解决疫情中出现的新问题,从长远看,仍需完善劳动立法,尤其是将阶段性对策转化为立法和长效机制。

  • 以协同和韧性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将会是什么样子?事实上,我们正在目睹一场针对不确定性所作的反应。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