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专家学者

  • 作品的味道是在生活里“泡”出来的

    他的父亲是长安画派的奠基人,他是长安画派的“扛旗人”,父子俩演绎了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他说,到生活中去犹如泡酸菜,三番五次地体验,才能谈得上对一个地方的了解,才有可能画出这个地方的味道。
    2020-05-06 07:59:31

  • 傅乐焕:“穷源竟委”的古籍整理

    傅乐焕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他在辽金史、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卓著,甚至在某些领域,比如对东北民族史的研究、对少数民族成分的识别等,均有开创之功。
    2020-04-27 14:11:24

  • 塔洛:一个为藏戏而生的人

    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认定塔洛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色达藏戏”的代表性传承人。塔洛开创的色达藏戏流派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他编创的格萨尔藏戏也被学术界认定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贡献。
    2020-04-26 13:53:42

  • 治学背后的人生轨迹

    学界公认的是,侯仁之为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其代表性论述是《“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1950年)与《历史地理学刍议》(1962年)。但全面看起来,侯仁之发表在《益世报》上的那篇译文,是他第一次以最正规的学术语言,触及了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理论问题,首次自觉、直接地传达了西方历史地理学的前沿思想。只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内,政治形势激变,学界纷攘,人们尚无暇认真顾及这类理论问题。
    2020-04-22 08:09:39

  • 刘梦溪:文化的张力

    梦溪先生的学术历程,经过了“由文入史”和“由史入经”的过程。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前十年,是“由文入史”的过程,那么除《中国现代学术要略》《现代学人的信仰》以及更早的《学术思想与人物》之外,他的专门研究陈寅恪与义宁之学的三书,即《陈宝箴和湖南新政》《陈寅恪的学说》《陈寅恪论稿》,应是“由文入史”个案研究的重要成果。
    2020-04-20 07:35:45

  • 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引领者

    刘志琴后来致力于社会文化史研究,她认为,社会文化史是社会史和文化史交叉的一个学科,现在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交叉学科愈来愈多,而交叉学科往往会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理论。贴近大众生活的社会文化史,因为视角下移到人民大众,因而给历史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社会文化史研究有如一座宝库,有待研究者去整理、发掘。
    2020-04-14 10:07:08

  • 挑得起担子,耐得住寂寞

    医生要有与大众沟通的能力、传播医学知识的能力,更需要有讲真话的勇气。讲真话,不是哗众取宠说大话,而是要基于专业主义与科学精神。
    2020-04-03 08:43:55

  • 糖丸爷爷顾方舟

    1978年,糖丸疫苗列入全国免疫计划,每个孩子能免费吃到。于是,即使在偏远的山区,乡村孩子也能吃上糖丸疫苗,并成为他们一生最甜蜜的记忆,顾方舟也被称为糖丸爷爷。他常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粒小小的糖丸。
    2020-03-31 11:13:05

  • 范伯群:以鲁释鲁 研俗不俗

    苏州西郊的小王山,草木苍翠,静谧清幽。这里长眠着14岁来到姑苏城的一代学者范伯群。尽管人生多舛,但却矢志不移。镌刻在他墓碑上的铭文言道:“复旦本色,姑苏沧桑。研俗不俗,洪钟大荒。树人之风,山高水长。”
    2020-03-30 08:45:48

  • 上好网课,不是把线下教学简单电子化

    丛杭青62岁了,是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在讲台上已站了33年,这周,是丛杭青成为主播的第5周。在直播授课这件事上,他比不少年轻人做得更好——直播间精心布置过,背景、灯光和人物露出高度都刚刚好,同时,他直播时能把5个画面顺畅切换,甚至,能连麦外校教师和大洋彼岸的学生,联动上课。
    2020-03-25 14:43:33

  • 有一种声音,总能让我们感到温暖

    上世纪80年代,一部大型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创造了万人空巷的奇迹,迄今为止还保持着纪录片收视率的“神话”。在其中担任主持人的陈铎也因此名满天下,他以鬈发飘逸、大气儒雅的哲人形象和胸怀古今的诗人风采,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0-03-20 16:13:12

  • 宋恩荣:探明中国近代教育原貌

    宋恩荣所要做的是通过研究还原历史原貌,虽然常受各种因素干扰,但他依然坚持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信服“史料学即历史学”,史学的主要工作首先是发掘史料与整理史料。对于那种为达到某种需要,而不惜凭空捏造历史事实,为自己一方树碑立传,甚至罗列莫须有罪名强加于人的恶劣行径,他深恶痛绝。
    2020-03-09 09:20:16

  • 文艺创作要“接地气”

    文艺创作“接地气”,既是一个理论问题、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行动问题。没有理论就不可能有实践,没有认识就不可能有行动,认识有高度,实践才能有深度,才能落到实处。
    2020-03-04 10:42:35

  • 徐光耀:“慈父”年近百岁,“嘎子”永远少年

    出生于1925年的徐光耀再过几个月就满95岁了,没有工作,没有任务,他得以悠闲地安享晚年。徐光耀不喜欢交际和参加各种活动,读书,读报,看新闻,练书法,写日记,打盹就是他的日常,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就更“宅”了。
    2020-03-04 10:30:05

  • 陈星弼: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半导体功率器件,是电能/功率处理的核心器件,更是弱电控制与强电运行之间的沟通桥梁,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过程中,在民族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陈星弼院士为此付出了数十年的心血与智慧,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念兹在兹。
    2020-03-02 10:28:39

  • 贠恩凤:人民的喜爱是最好的回报

    80岁的她始终牢记周恩来、习仲勋的嘱托,把群众喜欢的民歌唱遍三秦大地,直到今天仍坚持义务为基层群众演出。她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早点到群众中为他们歌唱。她想一直唱下去,唱到不能唱为止。
    2020-02-26 09:42:37

  • 傅晓航:对戏曲我有说不完的话

    91岁高龄的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戏曲理论家。他对戏曲音乐理论的研究充满兴趣并颇有建树,由他汇校汇释的《西厢记集解》获原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奖三等奖,撰写的《戏曲理论史述要》被韩国岭南大学译成韩文,作为戏曲理论教材。
    2020-02-19 07:54:20

  • 沾溉后人 其泽也远

    詹先生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读书,毕业后曾在西南联合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1948年赴美留学,1953年取得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此后一直在河北大学工作,教书育人,埋头科研,前后长达四十余年,曾出版《文心雕龙义证》、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等多部享誉学界的重要科研著作。
    2020-02-17 08:15:19

  • 禅在红楼第几层

    唐僧代表什么,悟空代表什么,八戒代表什么……“那沙僧呢?”有人问道。梁老师脱口而出:“沉默的大多数。”众人大笑。沉默的大多数!与梁老师聊天,谈到现代中国艰难的历史进程,谈到他夫人祖辈和家人参与过的历史事件,这个沉甸甸的表述,常有出现。
    2020-02-10 07:40:11

  • 李致: 做出版家,不做出版商

    91岁的他是巴金的侄儿,叔侄俩亦亲亦友,一生中有300多封书信往来。在他心里,四爸巴金是鲜活灵魂的精神支撑和人格榜样;而在巴金眼中,侄儿是理解他比较多的人。
    2020-02-05 09:52:49

  • 彭桓武:物理天工总是鲜

    10年前,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藏品——一枚金质奖章。这遵照了“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先生的遗愿,由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将他的“两弹一星”功勋金质奖章赠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如今,这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已经颁发20余周年了,让我们重温彭桓武先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全面了解他对新中国国防事业和理论物理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2020-02-03 09:02:26

  • 傅抱石:笃学与至艺

    傅抱石先生是20世纪家喻户晓的国画大家。而作为学者的傅抱石,才应该是他的第一身份。从1932年远赴东瀛主攻美术史,到回国后专注于画史、画论的研究和教学,一直到1942年在重庆举办个人画展之前,他的身份一直都是中国美术史学者,在石涛研究和早期山水画史研究方面卓有建树,学术成果丰硕。而其后起的“画家”身份,则是对“学者”的补益和丰富。
    2020-01-20 08:29:18

  • 亦师亦友蒋文杰

    这是一位憨厚的长者。人过中年,体态已微微发福,脸颊上的肉有点松弛,鼻梁上架着一副老式眼镜,厚厚的近视镜片一圈一圈像啤酒瓶底,说话有点木讷,嗓门大,略有耳背,对人诚恳、实在。
    2020-01-16 08:42:50

  • 此生属于祖国 因而无怨无悔

    有同志问我,忠孝不能两全,你是怎样理解的?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孝,我虽然没有遵守“常常回家看看”的诺言,但我恪守了要严守工作机密的承诺,我相信总有一天,大家会理解、谅解我的。
    2020-01-15 09:23:04

第1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共20页 至第 确定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