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我们的生命,如何安立
叶小文
//www.workercn.cn2016-01-12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到:更多

  

  作者简介:叶小文,男,汉族,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主要著作:《多视角看社会问题》、《宗教问题怎么看怎么办》、《化对抗为对话》、《把中国宗教的真实情况告诉美国人民》、《从心开始的脚步》、《宗教七日谈》等。

  官员,皆来自芸芸众生,但总应是大众中的佼佼者,总该出类拔萃。无论芸芸众生,还是出类拔萃,归根结底,先要做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

  “生命的安立”问题——与南怀瑾的讨论

  我们讨论的“生命的安立”问题,也是一个民族现代化过程中“精神的安顿”问题;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时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张扬,民族精神就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

  南怀瑾先生是众所皆知的国学大师,儒释道皆通,“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记得他生前我曾去拜访他,便以“儒释道相通之要义何在”为题,向他请教。

  他却反问,你考我啊?你怎么看呢?

  在这个平易近人、不端架子的大学问家面前,我也就“童言无忌”、抛砖引玉了。我说:现代化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却缺少了关照。现代的人们拥挤在高节奏、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中,人心浮动,难有片刻安宁。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在被物化、被抛弃。大家好像得了一种“迷心逐物”的现代病。如果失去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终极关切,心为物役,人,靠什么安身立命?

  安身立命即“生命的安立”,作为中国文化的传统话题,不仅是儒家的追求,也是儒释道的通义。这一话题可演绎为关于生命的三条约定:热爱生命,追求幸福——这是安身立命的基本约定,也是今天现代化的动力;尊重生命,道德约束——这是追求幸福的集体约定;敬畏生命,终极关切——这是追求幸福的未来约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不断放大、满足着安身立命的基本约定,但也难免刺激、放任个体对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不断洗刷甚至消解追求幸福的集体约定和未来约定。于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近利远亲、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甚至“要钱不要命”的道德失范现象,反而在促进生活提高、人类进步的现代化浪潮中沉渣泛起。

  亚当·斯密写过《国富论》,也写过《道德情操论》,意在市场经济必须有道德约束。但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克服迷心逐物的现代病、唤回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始终是一道未解的难题。今天,我们正多方努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不妨打开视野,有容乃大,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掘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的可用功能。

  我讲了这许多,先生都耐心地听着,还不时点头称许。等我说完,他画龙点睛了: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说好,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说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今天的世界唯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得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只有科学、科技、哲学、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我常回想与先生的这番讨论。我们讨论的“生命的安立”问题,其实也就是一个民族现代化过程中“精神的安顿”问题。在一个信仰、信念的荒漠上,立不起一个伟大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则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精神是民族的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中实现,现代化则要靠民族精神的坚实支撑和强力推动。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传统是民族的本。时代精神强调时代的理性认同,民族精神却立足于民族的情感认同。民族认同不是逻辑推理或理性构造的结果,而是民族传统中长期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的产物。

  现代化呼唤时代精神,民族复兴呼唤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张扬,民族精神就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我们大众的生命,应该在此中安立。

1 2 3 共3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