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红包大战增添了些许年味
施经
//www.workercn.cn2016-02-05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距离春节还有短短两天,以腾讯、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已打响新一轮红包大战。

  不论是支付宝的“咻一咻”,还是微信的红包照片,在年关将至的这几天都已经显示出它们对市场强劲的吸附力。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手机网民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规模达到5亿,年增长率为19.1%,手机保持着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可以预见,移动终端支付将日益成为主流。红包大战看似互联网巨头单纯让利,实际上是在扩展各自用户群体。除了这类经济学家给出的忠告,我们还会听到一些道德论者的声音,在他们眼里,耽于抢红包是利益熏心的表现。尽管有良言在先,绝大多数网友对于抢红包依然乐此不疲。

  “乐此不疲”并没有什么错,普通网民也理解“互联网+”时代的商业营销规则,微信红包推出伊始,便不乏此类调侃:根据计算,每抢到1分钱的红包,就需耗费价值3分钱的流量费。颇具自嘲意味的网络段子说明,绝大多数抢红包的人并非冲着那些零星款额去的。道德论者的观点,除了继承对商业社会“利益至上”原则的固有批判,社会上屡屡出现的利用微信、支付宝红包进行的诈骗犯罪也在强化他们的观点。不过,提倡社会道德,决不能偏颇地走上禁欲主义的歧途。在不侵害他人自由、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表达、追求个人欲望都是正当和值得倡导的,夸诞地说,没有人的欲望,就不会有社会的进步。

  大家抢红包,与其说是冲着小便宜,不如说是单纯图个“热闹”。我们能从抢红包中感受到抢夺的激动与兴奋,而恰是兴奋的快感,在传统节日里越来越不易得。红包能火,不是营销的偶然成功,背后有着更为深刻而隐蔽的文化、情感因素。如果能够顺遂地回答这个问题,也就能够理解“传统节日越来越缺少吸引力”、“年味越来越淡”等问题。在物质寡淡的年代,年夜饭格外吸引人,除了久不见荤腥,饭菜数量、种类的有限,制造出了“抢”的氛围,这也很重要。许多人认为传统节日普遍缺乏与时代发展贴合的仪式和活动,是它们备受冷落的原因,其实不然,放鞭炮等尽管受到限制,但依然存在,与其说它们对现代人的生活缺乏适应能力,不如说我们少的是足够的“热闹”,缺的是“抢”的喧腾氛围。小孩子在准备领取长辈的红包前,心情无比激动,尽管红包的存在毫无悬念,但直到自己打开纸包的一瞬间,缠绕着红包的各种未知和神秘才彻底消失,“等待”所面临的焦虑不安和抢红包时的忐忑,在心理学上具备相似的结构,都容易引发兴奋的快感。如今,“抢”、“等待”以及建立在它们基础之上的“热闹”,却大范围消失。

  每年除夕夜,一家人习惯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为了克服人们在观看过程中的无聊、烦闷,去年羊年春晚,定时发送红包很好地缓解了这个现象。面对缺乏新意的节目,一家人也不免陷入沉默和尴尬,这时候,一起抢红包,显然较品评节目有趣。共同分享战果,在对比中强化竞争意识,以更充分的参与感准备下一轮游戏……在游戏中培养起来的热闹情绪,不是将浓郁的年味即时拉到眼前了吗?

  尽管春节期间网络终端现金交易过分频繁会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尽管假期长时间捧着手机不是好习惯,不过,在家的每一瞬间,更有期待、更愿分享、更加热闹的年味,真的已很久违。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