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战战兢兢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姜广辉
//www.workercn.cn2016-05-13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全文刊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2012年12月,我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八项规定时就说过,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说官当得越大,就越要谨慎,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自《诗经·小雅·小旻》。《诗经》是中华元典之一。自先秦始,人们便喜欢引用《诗经》。《诗经》中的一些名言警句在人们不断引用的过程中,被赋予了哲理的内涵。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思危;二是敬畏。这两层意思常连在一起说。它告诫执政、参政者,要敬畏自己的位置,自己的过错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地位越高,越是如此。

  正因为有这样的意涵,所以这句话不仅被后世当作明王贤哲所应有的处世态度,也成为士大夫修身处世所遵循的原则。如朱熹《敬斋箴》说:“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出门如宾,承事如祭,战战兢兢,罔敢或易,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文天祥也曾说:“天祥自筮仕以来,战战兢兢,不敢有一毫自肆。”

  在世界上,各大宗教都有许多清规戒律。儒学不是宗教,那它靠什么来约束儒者的行为呢?主要是对圣人经典名言的尊奉。在中华元典中,载录了很多教人谨慎小心的告诫,如《周易》讲“君子以恐惧修省”“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中庸》讲“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等。这些教诫都是提醒人修身处事应谨慎小心,其意如今人所说“小心没大错”。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句话,极善比喻与形容。假如你真的站在深渊的边缘,走在河湖的薄冰上,那肯定会“战战兢兢”。可是,如果你站在很安全、很踏实的地方,也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那是不是就比较难以理解了?

  传统的儒者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立身处世都应以此为基点。首先,应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古人说:“涉世如川,行身如舟。”大川大河有急流、险滩、暗礁和漩涡,行舟其中时刻有倾覆的危险,人世也是如此。这句话特别告诫那些占据重要位置的人,徇利忘义,纵情极欲,随时都有可能招来身败名裂、丧德杀身之祸。

  其次,谨慎与魄力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曾子讲“士不可以不弘毅”,但弘毅是一种道义担当精神,并不意味放浪粗暴就是“弘毅”。而道义担当精神正需要谨慎处事的态度,所以曾子每日三省吾身,并一生奉行“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守身名言。

  《韩诗外传》以讲故事的方式来传播《诗经》的精神主旨,其中借孔子之语讲贤明的执政者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志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道而恐不能行。”为了诠释这“三惧”,《韩诗外传》分别讲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昔年越王勾践打败吴国,称霸天下,担心从此没有臣下敢于指出他的缺点错误,于是向诸位卿大夫发布命令:“闻过而不以告我者,为上戮。”越王勾践可谓“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的典范,这一点值得我们今人学习。

  第二个故事:昔年晋文公以诈谋大败楚国,退而有忧色。随从问他担忧什么,他说:“诈胜之徒,未尝不危,吾是以忧也。”晋文公可谓“得志而恐骄”的典范。今天,我们政界、企业界、学术界的一些人士取得一点成就,便沾沾自喜,大吹大擂,这同样很危险。

  第三个故事:昔年齐桓公得贤才管仲、隰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说,吾得二位贤卿,使“吾目加明,吾耳加聪”,我不敢独擅,我要祭告先祖,让他们监督我听从贤卿的意见。齐桓公可谓“闻至道而恐不能行”的典范。

  《韩诗外传》讲这些故事,反映了当时儒者对《诗经》“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话有了新的体味、新的领悟。我们今人,尤其是身处高位、掌握着一定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也应从中反思自省,端正心态,严格要求自身。(作者系湖南大学特聘教授,经学史专家)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