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破除私心 克服“拖延症”
青平
//www.workercn.cn2016-08-04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最近,到各地去调研,发现有些部门和干部患上了“拖延症”。简单地说,就是不推不转、推而不转、转而不动,功不全用,事不尽做,更遑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这种症状不仅具有危害性,而且具有传染性,需要引起警惕并认真加以解决。

  新形势下,有那么一些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上级的决策部署,表面上重视、关注,实际上“等一等、看一看再说”,好政策悬在半空中,就是落不了地、见不了效;对重点领域的改革,久议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破,“雷声大雨点小”,或是“光打雷不下雨”;对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一直处在“加快研究之中”,马达声震天响,轮子在原地空转;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装不见、躲一边、绕开走,结果“小水泡”变成了“大脓包”。

  在这些人眼里,干事成了“可选题”而不是“必答题”。有的抱怨现在规矩多、要求严,干事易犯错,不干事反倒平安无事、舒服自在,于是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信条;有的担心改革有风险、不讨好,怕动辄得咎,反正“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纷纷作壁上观;有的言必称改革、心却为物役,“灰色收入”绝迹了,好处甜头没有了,干事的脚步也停了下来、歇了起来。等待、观望、徘徊的情绪越来越突出,搁置、延宕、懈怠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历史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如果怕这怕那、止步不前,发展机遇必然在拖延中悄然溜走;倘若延宕改革、迟滞改革,就会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让危机跑在了改革的前面;如果不动不为、坐享天成,就无法越过时代的激流险滩,更有落入“转型陷阱”的风险。拖延,固然可图到一时之轻松、求得暂时之安逸、周全既得之利益,但注定会“拖”了改革的后腿,“拖”住发展的步伐。

  应该看到,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的工作没做好、改革推不开、政策难落实,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思想问题、态度问题,病根就在于私心太重。一事当前,先问有什么好处、得什么利益,算盘珠子倒是拨得很精,全然忘记了共产党员的党性。困难面前,先看别人怎么样,别人不干我也不干,工于世俗算计,失去责任担当,完全丢失了人民公仆的本色。只想当官不愿担责,只想出彩不肯出力,只想守摊不敢闯滩,这种风气必须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打破。

  当前,我区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民间投资增长乏力,新的动力不多、动能不强,经济爬坡过坎难度加大;扶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阶段,剩下的“硬骨头”特别难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为企业减税费、降成本,但又面临社保资金支出刚性增加的压力……旧的矛盾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纷沓而至。诚然,各级干部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很重。但是,这绝不应成为拖延改革的理由,不能成为为官不为的借口。

  不去私心,必废公事。各级干部要认清形势、端正思想、摆在位置,不能在干事创业的位置上睡大觉,而是要破除私心杂念的羁绊,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做改革的实干家、发展的奋楫者。如此,方能创造实打实的业绩,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