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历史认识论的当代价值
饶异
//www.workercn.cn2017-06-05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20世纪中叶,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进入历史哲学的视野,很快在历史哲学领域开荒拓土并成为“显学”,这就是历史认识论。历史认识论的兴起,源于西方思想界对历史哲学的传统形态及其理论观点的不同体认。在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看来,历史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历史本身,而应该是史学史,因此,历史哲学是“有关历史认识论的研究”。实际上,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柯林武德等人对历史哲学都持有与克罗齐相似的看法,英国学者莱蒙在《历史哲学:思辨、分析及其当代走向》、柯亨在《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中更是明确地阐释了历史认识论的理论框架和基本观点。可以说,历史认识论既承载了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传统,又为现代历史哲学提供了一种“方法论上的契机”,不仅在代表性人物上新人辈出、流派纷呈,而且在研究内容上汪洋恣肆、新见迭出,标志着西方历史哲学由近代形态转向了现代形态。

历史认识论的特征及其本质

  历史认识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注重对历史理解、历史性质、历史认识的研究,因而具有鲜明的批判性和方法论意蕴。历史认识论的这一特征,是在批判与颠覆在西方长期居于支配地位的黑格尔思辨的历史哲学过程中形成、确定和不断深化的。在历史认识论看来,黑格尔思辨的历史哲学具有严重的理论缺陷,过分推崇用哲学观念去思考历史。按照柯林武德在《历史的观念》中的说法,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最引起人们强烈地反对和敌视的莫过于就是把历史过程当作是一个逻辑过程。与之相对,历史认识论认为,要研究历史事实,首先要研究历史记载的性质。因为人们是通过历史记载去认识客观的历史,但历史记载并不是客观的,而是历史学家一定价值观念的产物。历史学的这种特殊性造成了历史认识论的必要性。历史认识论的这些认识可谓论证严密,颇有见地。

  从本质上看,历史认识论的兴起意味着历史思维方式的根本改变,在黑格尔那里,理性似乎是高高耸立在祭坛上让人顶礼膜拜的神像,是一种新的迷信,而历史认识论则是质疑这个祭坛上的神像,要打破这种新的迷信,强调通过逻辑分析、哲学批判廓清隐藏在历史记载背后的历史真相和历史事实,要把对历史的形而上学的思考转向对历史的性质的思考和对人的认识能力的探讨。这也正是狄尔泰所宣称的要建立一门批判哲学——“历史理性批判”,即批判性的研究,使历史学成为一门具有相对自主性的学科,从而不断提高人类认识自己及自己所创造的历史和文化的能力。

历史认识论的价值与影响

  历史认识论的狂飙突进在对传统历史哲学进行摧枯拉朽的打击的同时,对现代西方历史哲学乃至现代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历史认识论中的批判意识、怀疑精神,以及关于历史认识的可能性与客观性问题、历史认识与价值判断的关系问题、历史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关系问题等的探讨是现代西方历史哲学乃至现代思想无法绕过的关隘。

  一方面,历史认识论的创立突破了20世纪初以来的“历史主义的危机”,强调历史研究直接进入历史学家的“工作作坊”,历史学家要作为主体与历史客体之间的“对话”,从而建立起“从内部”探索历史的方法论体系。历史学家与历史存在的关系,在历史认识活动中表现为历史认识的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历史认识的主体是人,但人不一定是历史认识的主体。只有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生活经验以及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历史认识的主体。因此,历史认识论带有浓重的现代思想色彩,批判、怀疑是其先天具有的内在基因,新思维、新眼光是其思维方式的题中应有之义。历史认识论犹如一个巨大的引力场,现代西方历史哲学乃至现代科学都不能不接受历史认识论批判性思维方式的挑战,并作出积极有效的回应。

  另一方面,历史认识论不仅关注历史认识主体的素质与能力问题,而且关注历史认识主体的时代影响和社会性问题,即历史认识主体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历史认识主体对社会历史进行认识,不仅要具备必要的主体素质结构,而且离不开时代的制约与影响。任何历史学家或历史哲学家都具有社会性,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不能超越历史,不能脱离社会历史条件对他的影响,不可能没有时代和社会的烙印。历史认识主体,不仅是单个的人,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性的人。所以,研究历史,应该先研究历史认识主体;研究历史认识主体之前,应该先研究其历史环境和社会需要。从历史认识主体出发,进而探讨历史认识主体所处的社会及其历史与需要,历史认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历史、解释历史的新的视域、新的方法。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逻辑的批判思维,也可以感受到深刻的历史感,历史女神再度展现了她的魅力。

历史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认识论反映了历史哲学走向深处的需要,对现代哲学、历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为历史服务”的历史唯物主义而言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门历史科学,同样在理论研究和阐发过程中渗透着科学的理论方法。科学的理论同科学的理论方法是相适应的,缺乏科学的方法是写不出科学的理论的。无论是在马克思早期代表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还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历史唯物主义成熟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马克思最主要的著作《资本论》中,马克思在探讨历史及其规律的同时,系统地运用从抽象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历史认识的基本方法,并在批判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过程中,展示了强烈的批判意识。正是因为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历史哲学“相似”或“相通”的一面,英国历史学家里克曼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与历史认识论的方法是一致的。

  通过里克曼的观点,我们可以领略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性和科学性,也说明了20世纪的历史运动、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使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凸显出来了,历史认识论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一是历史认识论符合人类认识活动发展的趋势,是现代思维的产物。科学的批判分析的态度,高度重视现实社会,既具有唯物主义的色彩,又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成果加以吸收和发挥,从而使自己更贴近时代精神。二是不断反思与超越,既加深自己与时俱进的意蕴,又开拓了自己作为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的视野。历史唯物主义无论从内在本性来说,还是从超越本性来说,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必须不断汲取当代人类实践与科学的优秀成果,而历史认识论就是在当代促进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发展的一个有利因素。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不可能对历史认识论“视而不见”。更重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不仅研究人,重视人的发现和创造作用,而且为我们研究人类历史、观察当代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这就决定了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的不可超越性。认清这一点,对于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方法论以及当代意义,对于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饶异,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