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撬动改革开放的思想杠杆
胡敏
//www.workercn.cn2018-05-21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文章,不仅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禁锢,在党内和全国达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共识,也直接成为撬动改革开放的思想杠杆。就此,改革开放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这篇6000字的宏论,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重新阐释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的基本道理。其之所以在当时的中国社会能带来惊天动地的思想震动,就在于文章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能够敢于破除相当一个时期“四人帮”在理论上或实际工作中设置的禁锢人们思想的“禁区”,能够坚决颠覆了束缚人们行动的蒙昧主义、唯心主义、文化专制主义,从而回归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源。

  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引发了如何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实践真理的大讨论,也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启了40年来我们理论创新与实践检验良性互动的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成为4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推进改革开放一路走来始终不渝的精神支撑和实践动力。

  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起点,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从农村改革到企业改革再到城市综合改革,开放从特区试点到全面推广,改革视域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不仅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也用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境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发表重要演讲中强调的“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打破改革的僵局;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排除“姓社姓资”的干扰,跳出“计划还是市场”的理论窠臼。40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彰示:在每个思想困惑的重要关口,都是一次观念突破和思想解放;正是一次次思想大解放,成功扫除了改革开放道路上的一道道思想障碍。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国才能完成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全方位开放、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伟大历史转变,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才能不断获得新的活力和动力,创造出由落后生产背景下赶超到新时期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下的并跑领跑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好局面。正所谓“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就在于其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世界和中国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让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高高飘扬,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今天,站在真理标准讨论40年的历史节点再度回首,中国已经深度融入了世界文明发展进程,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踏着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顺应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我们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让我们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观念革新中凝聚力量,进一步破除各种思想的藩篱和旧的体制机制障碍,坚定被实践检验过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让曾经开启改革的巨大思想力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促进改革开放再出发,创造中国新时代的新辉煌。

  胡敏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