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温儒敏:大学语文重在语文素养的培育
——访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
//www.workercn.cn2013-11-25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文学节第七场“写出心灵的故事——体验自由写作”。仁轩 摄

  ■本报记者 唐景莉

  中国人民大学的大学语文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引发媒体广泛关注。就此,记者采访了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温儒敏。

  温教授2004年至今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这两年很多时间住在济南,也为本科生上课。同时接受教育部委托,出任小学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邀集60多位专家做这项工作。

  温教授表示,这年头关于语文的炒作太多了,对语文教学也不见得有帮助。就说所谓“从必修到选修”吧,早就不是新闻,多年来许多大学都是把大学语文当作选修的。关键是大学语文这门课的定位不能太高、太实,应当想办法激发读书的兴趣,把中学阶段被应试教育败坏了的胃口调试过来,只要喜欢读书,逐步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就好办,语文素养就可以在学生今后长期的自学过程中得到提升。

  是否意味着母语教育边缘化

  记者:大学汉语从必修到选修,是否意味着大学语文,甚至是母语教育的边缘化?

  温儒敏:大学语文在大学里面地位尴尬,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一是学校比较浮躁,有功利思想,不太愿意在这类“长线”的课程上多投入。而且本科低年级英语、政治课占去大半课时,剩下的还有许多通识课,于是最容易被挤掉的就是语文课,它“沦为”选修一点也不奇怪。现在的大学生很实际,他们选课大都在考虑就业需要,除了专业课和必选课,多数学生都只选那些技能性、应用性强的课。

  二是这门课定位不明确,内容和教法都很随意,常见的都是采用类似中学的那种文选精讲的办法,等于是“高四语文”,学生本来在中学就被应试教育那一套搞累了,谁还会喜欢这样的课?所以选修的人数越来越少也不奇怪,即使规定必修,也不会好好学的。

  三是这门课位置很低,教师不愿意教,上大学语文课的一般都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或者是那些在专业没有多少发展可能的、水平较低的教师。现在风气浮躁,所有大学老师全都在奔科研成果的指标,教学好坏无关紧要,谁还在大学语文上下功夫?所以所谓边缘化是必然的。我说得远

  必须兼顾人文性与工具性

  记者:大学语文的根本功能是提高汉语写作能力,还是增强思考、阅读等基本素养?

  温儒敏:大学语文课时少,一般就是一个学期(还不到英语课的五分之一),又不属于专业课,学好学坏似乎不打紧,想靠这样一门课短期内来迅速提高读写能力,是很难的。大学语文到底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能够解决什么问题?有必要认真考虑其定位。几年前我和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一些学者合作编过一种大学语文教材,叫《高等语文》,就提出这样的定位:

  大学语文应当是一门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偏重语文素养培育的基础性课程。这门课必须兼顾人文性与工具性。人文的熏陶是贯穿整个课程教学的,但又不等于一般的素质教育通识课,还是要立足“语文”,科学地整合语言、文学与文化诸方面的知识。尤其注意发挥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潜能,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学会欣赏文化精品,学会如何去不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感悟力与思考力,让高品味的阅读和写作,逐渐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一种终生受用的生活方式。

  这样来定位大学语文,就不是停留于补课,而是着重于语文素养的培育,力求在较高的层次上让学生对语文和中国文化有更系统的了解,而读写能力的提高也就和这种学习了解很自然地结合起来。这样的大学语文不仅是基础语文的延伸,更是基础语文的更高一级的提升。

  这门课不能讲成“高四语文”

  记者:您如何看待此前的大学语文改革?您认为大学语文该怎样改才更有效果?您对今后的大学语文改革有何期待?

  温儒敏:应当承认,长期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大学语文成为全国各类高校普遍开设的公共课,而且还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个专业(中文专业除外)必考的一门课程,许多老师都付出巨大的劳动。这门课程的建设凝聚着成千上万老师的心血,他们真是功德无量。但大家又看到,目前这门课的确困难很大,状况堪忧。若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要做好三点。

  一是学校要重视,要把大学语文纳入本科通识教育课程的系列。在目前的风气下,如果完全放任,没有一定约束,这类需要积累的“长线”的课程是不会被多数学生选修的。也可以参照一些学校的做法,规定文理科本科生各自都要从几个学科“板块”中必修和选修一定数量课程。那么大学语文可以归入“语言类”板块。

  二是这门课不能讲成“高四语文”。可以打破惯有的文选讲解的模式(这种模式与中学语文大同小异),而采用分专题讲授语文知识(包括文化史、文学史等方面知识),并引导阅读、思考和写作的“拼盘”模式,让老师讲解和学生学习都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三是鼓励大学中文系各个学科的教授带头教大学语文,不一定全力以赴,只要有这方面的用心即可。当然,需要学校重视,有配套的鼓励措施。

  四是现在大学语文教材很多,据说有数百种,其实互相“克隆”甚至抄袭,有特色的极少,即使有,也往往“劣币驱逐良币”。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正视这种乱象,鼓励大学语文教材的良性生产。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