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经济稳增长应创新宏观调控方式
——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元春教授
庄宇辉 何凡
//www.workercn.cn2015-06-30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2015年是中国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攻坚期的关键一年。一方面总需求增速收缩十分明显,需求不足开始触及底线;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在总体疲软中出现了深度的分化。这标志着中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关键期、风险全面释放的窗口期以及经济增速筑底的关键期已经到来,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在疲软中开始孕育新的生机,在艰难期之中曙光已现,在不断探底的进程中开始铸造下一轮中高速增长的基础。”

  下半年以及明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如何,中国经济何时回稳反弹?就读者普遍关心的这些问题,借着“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之机,深圳特区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的主要起草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元春教授。谈起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等热点问题,刘元春首先作上述判断。

  刘元春还建议,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迈向新的稳态增长的水平取决于我们对于创新和新产业的培育,取决于我们经过大改革和大调整打造的第二次改革红利和人力资源红利。要进一步通过差别化政策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从体制机制上促进创新、创业活动。

  1 我国经济将在2017年出现稳定反弹,并逐步步入中高速增长轨道

  深圳特区报:2015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不仅全面进入经济新常态的攻坚期,同时还出现了大量值得关注的新特征和新问题。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我国经济运行走势如何?

  刘元春: 2015年下半年,将在中央各类“稳增长”政策的作用下改变上半年宏观经济下滑的趋势,于3季度触底,4季度反弹。但是由于外需持续疲软以及政策刺激效应的弱化,经济反弹的力度并不强烈,且持续时间较短,宏观经济总体状况依然疲软。预计全年GDP实际增速为6.9%,CPI增速为1.5%.

  2016年将是中国经济转型较为艰难、也是大周期中“不对称W”第二次全面触底的年份,宏观经济各类指标将进一步回落,世界经济周期、中国房地产周期、中国债务周期、库存周期、新产业培育周期以及政治经济周期,决定了2016年中期才能出现坚实的触底反弹。预计GDP增速将在2015年3-4季度短暂探底反弹之后出现进一步的回落,全年将在外部环境改善、消费稳定、内部结构性政策进一步发力的作用下逐步探底,并为2017年经济的复苏打下基础。预计2016年GDP实际增速为6.6%,比2015年进一步下滑0.3个百分点。

  深圳特区报:今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那么,您预计我国经济何时出现稳定反弹?

  刘元春: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宏观经济政策重新定位、对“稳增长”力度全面加码,在短期改变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模式,这样,宏观经济将在3季度提前触底回升,缓和经济下行带来的各种压力。我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7年出现稳定的反弹,并逐步步入中高速增长的轨道。

  作出这样的一个判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从周期角度来看,2016年将是大周期中“不对称W”第二次全面触底的年份。我们大致认为在明年一季度、二季度会二次触底。

  第二,从中国宏观债务来看,经过2014年到2016年的去杠杆,宏观的债转股、债务置换、资产证券化以及企业债务率明年会逐步下调,明年下半年可能财务困局会得到缓解。

  第三,从目前新产业的增长以及新增长极的培育来看,中国结构调整最艰难期在2016年,2017年新格局雏形将全面形成。

  第四,按照目前改革部署的周期,2016年是全面深化的一年,2017年是这一轮改革收尾的一年,2018年新一届政府开始运作,因此从改革部署周期来讲也是如此。

  2015年在经济总体疲软的环境中,各种结构性指标出现深度调整,转型成功,生产领域的萧条与股市市场的火爆,传统制造业的困顿与新兴产业的崛起同时并存,这标志着中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关键期、风险全面释放的窗口期以及经济增速触底的关键期已经到来了。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在疲软中开始孕育新的生机,在艰难中曙光已现,在不断探底的过程中铸造下一个中高速增长的基础。经过2015年——2016年全面培育新的增长源和新的动力机制,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7年出现稳定的反弹,并逐步步入中高速稳定增长的轨道。

  2 我国经济还面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风险

  深圳特区报:您认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还面临着哪些深层次的问题和风险?

  刘元春:步入新常态攻坚期的中国宏观经济还面临着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和风险。第一,趋势性力量与周期性力量的叠加,使中国宏观经济面临失速的风险,部分区域和部分行业超预期的塌陷导致中国经济的脆弱性步入新的阶段。

  第二,过快的债务增长以及企业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过高的问题在2015年开始与生产领域的通货紧缩相叠加,导致“通缩与高债务效应”出现,局部风险恶化和蔓延的程度随时可能加剧,对宏观经济带来的内生性紧缩效应也将更为严重。

  第三,宏观调控政策的传递机制发生变异,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失灵问题十分严重。

  第四,中国债务风险,宏观“去杠杆”与微观企业减负成为左右中国未来调整与重整的关键,股市在短期的快速回落所带来的宏观冲击将大大超越以往的水平。

  3 宏观经济政策要进行全面梳理,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

  深圳特区报:您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7年出现稳定的反弹并逐步步入中高速的稳定增长轨道之中,那么,在此过程中,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高度重视和突出哪些方面?

  刘元春: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7年出现稳定的反弹并逐步步入中高速的稳定增长轨道之中,在此过程中,为了应对上述深层次的问题和风险,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要进行全面梳理,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

  一要不断深化对于“新常态”内涵的理解。政府应当在积极推行财税体系改革的同时,建立相应的过渡机制,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应当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全面重构,以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

  二是中国经济迈向新的稳态增长的水平取决于我们对于创新和新产业的培育,取决于我们经过大改革和大调整打造的第二次改革红利和人力资源红利。要进一步通过差别化政策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从体制机制上促进创新、创业活动。

  三要强化对于 “超级债务周期理论”、 “长期停滞理论”和“世界技术周期理论”的研究,要看到中国“新常态”依然是世界经济大周期的一部分。

  四要高度重视2015年名义GDP增速、GDP平减指数以及核心CPI等参数的质变,认识清楚目前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已经开始从传统的趋势力量主导的下滑转向趋势性与周期性力量并行的下滑转变,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定位应当进一步向宽松调整。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