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如何实现草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访内蒙古社科院专家
刘洋
//www.workercn.cn2015-07-31来源:内蒙古日报
分享到:更多

  

  文化作为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必然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创新。草原文化是植根于内蒙古各族人民生活中的文化,是在内蒙古各族人民生活当中活态的、传承着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标志着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化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责任、使命、路径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是草原文化的发展方向所在。那么,草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草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草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又该如何实现呢?为此,记者专访了内蒙古社科院的王其格、包斯钦和毅松3位研究员。

  记者: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三大主源之一,同时也是当今内蒙古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在改革开放全面深入、文化建设不断加强的今天,草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日渐凸现,草原文化这个内蒙古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和符号,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王其格:首先,草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其自身体系的保护、传承和转型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内蒙古围绕草原文化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实质性工作,在草原文化的学术研究、学科体系建设和以草原文化为特色和主题的文化交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建设上取得较好成绩,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优势。创新是文化资源保护的最有效方式。草原文化的创新,需要用现代理论、现代技术和管理去创意其原生体系,为其注入更多的新鲜元素,使其更具时代性。只有不断地创新,草原文化才能够更加和谐地融入当今时代,才能够更为有效地保护、传承自身体系,提升自己的生存活力和时代价值。

  其次,草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内蒙古的区域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草原文化是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游牧文化与其他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统一,是内蒙古最具普遍意义的文化根基。内蒙古的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和“8337”发展思路,都离不开草原文化的支撑作用。因此,草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内蒙古的区域经济文化建设,尤其是文化产业、文化游牧业的发展、区域性文化品牌的树建、地区文化影响力、文化凝聚力的提升以及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促进等都有独特的现实意义。

  第三、草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内蒙古的对外开放事业具有积极的文化先导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俄蒙三国经济走廊建设战略构想,植根于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积淀。草原丝绸之路曾经是草原文化最集中分布、东西方文化融合最频繁的文化长廊。内蒙古是中国草原文化的核心区域,向北与俄蒙两国接壤,是我国向北开放的窗口和桥梁。对外经济合作要以文化为先导。

  因此,将草原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格局,提炼和创意草原文化的时代价值,以草原文化为人文纽带,与沿草原丝绸之路各国形成广泛的文化共识,共同打造以草原文化为特色和主题的文化交流、文化产业体系,无论对内蒙古对外文化影响力的提升,还是对“一带一路”建设国际软环境的改善和其向心力、亲和力、凝聚力的提高都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记者:随着人类历史进程的加速,近现代以来,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文化变迁、融合的节奏明显加快,草原地区迎来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空前大激荡、大碰撞、大融合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草原文化传承发展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包斯钦:近现代以来,随着草原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内地人口的大量涌入,定居、半定居畜牧业逐渐取代了纯游牧业,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商业文明、城市文明的因素大量涌现,世居草原民族的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短短的二百余年间,从起居走行到饮食礼俗,从方言土语到文学艺术,草原文化发展变迁的幅度不可谓不大。草原民族或许失去了一些固有的、传统的文化特质,但也吸纳了诸多异质文化的特质,创造出了许多既不同于传统母体,又不同于传输供体的文化新质。草原文化发展、变迁的方向和趋势无疑是文明、进步、民主、科学的。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到精神文化,无一不是这样。

  特别是全球化浪潮,不仅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而且正在对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建构产生着深远影响。以往那些阻碍文化传播的人为或自然的种种壁垒正在不断被摧毁,文化传播变得空前快捷,使我们能够博采众长,很方便地吸纳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用以丰富和发展自己。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水平必然会集中体现在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上。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草原民族从来不曾拥有像现在这么多的科学家、文学家、专家教授,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丰富的文化产品供给普通群众去消费,蒙古族大众的整体文化素质从来没有达到现在这样的高度。

  然而,对草原文化而言,全球化和现代化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必将面对外来文化,特别是强势文化的冲击。在此冲击下,并非所有得到的都是你所希望得到的,所有失却的都是你应该丢掉的。少数民族文化对外来文化的输入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对文化传统的保护常常又力不从心。因此,能不能保护自己区别于其他文化、使之成为独特类型的诸要素?如何保护民族文化赖以存在的“文化生态”?这或许是草原各民族文化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民族文化的一些优秀特质逐渐在失去它往昔的功能,其中不乏一朝失传、终成千古恨的民族文化瑰宝。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价值取向也在发生多向度的变化,而且一些变化未必都是积极的和符合人类久远价值标准的。草原民族的一些独一无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迅速流失,草原文化用以处理和调适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群体不同文化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的传统理念和风尚,并没有很好地被传承下来,甚至受到冷落。特别是草原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保护问题,堪称任重而道远。学术界不断发出“语种消亡与物种灭绝一样可怕”的警告,但由于少数民族人口少、民族语言交际范围有限,难以成为全社会通用语言等原因,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持续收缩的局面至今尚未得到遏制,且有继续扩大之势。这种势头如果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则只会加速其萎缩的进度,保护、保存和发展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必须以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意识,对待草原文化传承、保护、发展的问题。

  记者: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文明和日新月异的当代文化建设,为实现草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如何实现草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毅松:实现草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以继承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为先导。文化的创造、创新从来都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的坚实基础。按草原文化的历时性分布,可以划分为历史文化与现实文化。对于历史文化,我们应当通过深入研究,挖掘其中的历史价值,阐发其思想精神,积极汲取历史文化的思想精神,并加以传承、弘扬。现实文化是指仍然在现实中存在的生产生活方式、民俗、文化活动、文学艺术等,具有活态和可传承的特点。对于现实文化,我们应当取其精华,保留本色,推陈出新。草原文化是建设内蒙古民族文化强区的重要资源、重要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今后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的特色与走向。我们首先要继承草原文化的精神命脉,尊重和延续历史传统,有批判地加以继承。这样我们所建设的文化,就具有了根基,具有了灵魂。

  实现草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文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创新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在当今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为文化发展繁荣提供了宝贵的机遇,也在催促文化不断更新,以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社会环境。草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草原文化,关乎中华文化多样的、整体的、全面的发展,也关乎内蒙古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建设与发展,关乎内蒙古各族人民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民生。这对于增强内蒙古各民族人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提升内蒙古文化实力,是势在必行的。

  实现草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要实现草原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弘扬方式、搭建载体平台、内涵与形式等都有一个新的面貌和景象。从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说,我国文化发展已经进入实质性创新驱动的阶段,必须要提升创新在文化发展中的能动、主导地位,以创新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作用,以创新增强综合国力。在实现草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首先要发掘和阐发草原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思想价值,并赋予与时俱进的时代性,使之成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精神力量。其次,要着力传承与发展草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形式。尊重本色和特色,发扬其精神、神韵、灵魂。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不断赋予草原文化已有的内涵、形式以新的时代意义,实现草原文化的内涵与形式的更新、发展。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