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中国经验
——访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洪天云
闫秋图 崔吕萍
//www.workercn.cn2018-01-09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跂二跂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于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深入人心,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良好态势已经形成,各项决策部署得到较好落实,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7%。脱贫攻坚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在实战中锤炼了干部队伍,提升了农村贫困治理水平,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书写了我国扶贫开发史上新的辉煌篇章。”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这样表示。

  在洪天云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脱贫攻坚开启了全新局面。一是目标明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以推进;二是打出政策组合拳,中办、国办出台12个配套文件,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共出台173个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各地也相继出台和完善了“1+N”的脱贫攻坚政策文件,诸多“老大难”问题有了针对性强的解决措施;三是形成合力攻坚格局,努力完善体制机制、开展驻村帮扶、广泛开展社会动员、严格考核监督等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共和国长子’,中央企业在推动扶贫开发工作中不仅拿出了真金白银,也拿出了真情实感。”洪天云这样说。

  数据显示,国资委监管的101家中央企业共结对帮扶了24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约占全国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30%;设立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募集122亿元,截至2017年4月,立项22个。从2015年起,国资委组织开展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百县万村”行动指导,68家中央企业投资12.2亿元,帮扶108个定点帮扶县,部分贫困村重点解决缺路、缺水、缺电等突出问题,惠及1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党的十八大以来投入定点扶贫资金70多亿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4394个,援建学校535所、医院(卫生所)977所,资助贫困生61798人,举办各类培训班1215期,培训干部人才68382人次。中央企业通过产业扶贫、科技扶贫、人才扶贫、教育扶贫、智力扶贫、企地共建等多种方式,在产业开发、整村推进、劳务输出、教育医疗、劳动力就业、人才技术培训、社会公共产品服务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支柱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这个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并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经验。

  在洪天云看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脱贫攻坚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证。而在未来工作中,要进一步夯实我国小康社会基础。

  一是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脱贫攻坚不断推进的基础条件。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脱贫攻坚、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科学制定规划,积极稳妥推进。国家先后实施“三西”农业建设计划、《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有力指导和促进了大规模减贫。2015年,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6年,国家制定“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每次出台这样的规划或计划,都推动了扶贫开发标准的提高、扶贫开发内容的拓展、扶贫开发方式的创新,进而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扶贫开发工作同步推进。

  三是坚持开发式扶贫。不断调整完善帮扶方式,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随着贫困人口分布、贫困成因、贫困特征等情况的变化,党和政府不断调整完善扶贫策略和帮扶方式,由过去主要依靠政策带动、“大水漫灌”式扶贫向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精准滴灌”式扶贫转变。同时,高度重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通过宣传教育、典型引路等方法,克服“等、靠、要”思想,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