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叶翠微:确保每一名学生获得最大发展
中国教育报记者 齐林泉
//www.workercn.cn2018-01-17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开栏的话

  党的十九大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在新时代,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需要最权威的解读,需要最专业的探索,需要最有引领性的回答。为此,我刊开辟“对话名家”栏目,与当代教育名家一道,聚焦现代学校转型中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度对话。

  刚刚过去的2017年,在中小学校长圈里,叶翠微无疑是个年度热点人物。首先是8月份他离任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校长的消息刷爆朋友圈,接着是几天后某教育集团每股股价在开盘5分钟内涨幅高达2万倍被传言与他有关;10月底他被聘为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教育总顾问,出任某教育集团总校长;11月底他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推选为“当代教育名家”。

  与喧嚣的媒体不同,在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上,则是他教过的学生借此事件,缅怀成长中这个被称为“叶大”的人给他们心灵带来的震荡:“因为经历了极其糟糕的小学教育,我曾经对教育现状极度绝望。但是叶大让我意识到,教育和教学是不同的,这是一种讲究艺术和境界的工作,这是多少个让学生拿高分的老师都比不上的。”“在我心里,他已经和二中画上了等号,老师学生都对他很有感情,感谢他定义了二中人,给了我们一份专属二中人的自信与自觉。”

  从而立之年离开家乡赴外办学,转眼20年,叶翠微也从一个教研员走向了教育名家。崭新的校长办公室内,他一如既往地忙碌。在这个由喧嚣转为宁静的冬日,我们进入了对话。

给每一个学生最好的成长

  记者:党的十九大带给所有教育人一个极大的鼓舞,它描绘了在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宏大蓝图。建设教育强国,每个教育人责无旁贷。

  叶翠微:在这个过程里,我们首先要知道当下不平衡不充分的基本矛盾在教育领域的体现,除了地区或区域间及其内部存在,每一名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怎样解决自身不充分的问题。公平不拒绝卓越。这个逻辑从某种意义上告诉学校,解决学生自身的不充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确保每一名学生能够在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或教育环境影响下,获得最大发展。

  记者:实际上,这就给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基本话题:我们应怎样基于每一个学生,给他(她)最好的成长?

  叶翠微:从高中学生来看,我们要让学生分层次追求走向分类化发展。所谓分层次追求,就是根据学生的分数段配置相应层次的学校。这样分数决定教育资源配置的模式,必然要面临新时代教育的挑战。正确的配置应该是出于让学生获得更充分的发展的目的,让他们走进与各自特长及志向相应和相匹配的高中。

  所以,可以考虑,除了正常培养学生的普通教育类高中以及针对生理或心理出现偏差的孩子开设、教育他们成为社会合格人才的高中之外,应注重学术类高中的建设。它面对的是具有超越学科正常学习能力、自己愿意继续去深造的学生,致力于对学生科学创新发明以及学科竞赛等创新与研究能力的培养。为此,学校在创新发明和学科竞赛及其研究所需的学术资源、师资配置、设备设施等方面,给予足够的保障。如与高校或研究机构的良性互动、对相关特级教师或领域内顶尖教授的聘用以及高端实验室的配备。同时,注重学生基本素养的培育,加强体育活动、提升艺术修养、重视国际教育,让在这方面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能飞的飞起来,会飞的飞得更高。

  记者:这样做有没有可行性?

  叶翠微:按照国际惯例,学生当中的前1%在学业认知上具有超前性是客观事实,也是培育国家核心战略资源的必然选择。如果这些具有核心战略资源潜质的学生得不到开发引导,就会被荒废或异化。这部分学生,不是跟着教师学出来的,而是自己在某个领域平台上如痴如醉玩出来的,学校要给这样的的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平台有多大,学生就可能有多大的成就。让他们去高校做影子博士生或影子硕士生,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设计。

让提前飞的孩子飞得更稳

  记者:让能飞的飞起来,会飞的飞得更高,难道仅仅让学生飞起来任务就完成了吗?

  叶翠微: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稳健地飞。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夯实他们的人文基础素养,这需要他们通过读书来实现。同时,通过加强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学会认知规则,学会分享、融入与尊重,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并锻炼自己的体魄。还要通过艺术教育,让孩子们认识美、追求美,找到心灵的通道,使他们学会优雅地生活,然后再用艺术去打造生活。此外,通过国际教育,既让孩子学会看世界,又让孩子学会如何让世界看我们,国际教育核心是我们在世界上。

  我们一定要让中国的孩子认识到,我们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赋予我们的优良品格。在这个共识基础上,追求建构一个人文高中。它是让在文史方面有特长有追求有梦想的孩子获得自己的舞台。比如,有的学生写诗,有的著书,有的痴迷于哲学,有的沉浸于历史,他们都读了很多课本以外的东西。

  记者:那么,一名校长如何给学校一个足够的发展支撑呢?

  叶翠微:要靠“资源+志士”。“资源”于外,包括政府资源、社区资源、生态圈资源等,它通过得到政府、社区以及兄弟学校的认同,使学校在共存共享而不是取代掠夺的共生环境下共同发展。“志士”于内,其发乎于心,执着于教育追求,通过共同愿景,又将之形成团队的共识。在获得体面的生活以后,安安静静去上课,开开心心去育人。

让孩子在自然中成为完整的人

  记者:学校制度建立以后,适应当时社会发展需求,实施分学科教学。到了今天,由于科技的飞跃进步与人类知识的爆炸增长,现实中的问题越来越呈现出其综合性特征。学校在育人过程中应该怎样应对?

  叶翠微:之前通过学科性和单纯性将现实问题进行肢解以后再来追求问题结果的做法越来越面临挑战,而学科教学极致化以后,就到了自己的“高原期”,再也走不下去。这时就出现了大量交叉性学科,这是因为面临的问题本身就是综合的,所以必须要通过跨学科的思路来解决。

  学校也必须要有这样相应的意识,激发孩子们发现这个精彩世界的好奇,继而发现自己的兴趣从而主动研究。学校要通过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设计,在让孩子理性认知自己的学科兴趣和学科优势的同时,通过团队学习、问题引领,让孩子们享受学习。同时,学校要创设开放性综合实验室,让孩子带着问题进来研究课题,给他们一种自然的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空间,而不是仅有应试的路径,只是去让他们追求分数的最大化。为此,学校不仅要配备好的师资、好的实验平台与学习平台,还要有一个好的校外高水平指导团队。这样就用一种系统的思维方式,满足了一名优秀学生在成长过程当中所需要的师资、平台、课程以及开拓的跨学科视野等核心要素,那么学生收获的就是好的学业发展以及好的身体、性格与情趣。

  记者:一个学校要做到这些需要达成哪些共识?

  叶翠微:一名校长要考虑这样三点:完整的人和人的完整、幸福的人和人的幸福、未来的人和人的未来,并在学校达成如下共识:

  第一,要让孩子有一个自然人的生活过程。现在很多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自然生活过程,没有游戏,没有童趣。学校有责任让孩子拥有一个自然成长过程。

  第二,要让孩子有一个活力存在的空间。这个空间不是设计型的,而是允许孩子去试错。为什么不能允许孩子犯点错?失败是成功之母,孩子是在不断自我试错和纠错过程当中成长的。

  第三,要让孩子有一个弹性的环境。任何问题出现,要跟孩子学会协商。在协商的过程当中,凡是超过底线的学校必须让学生服从,凡是没超过底线的则可以允许试做。

  第四,要让孩子有一个成长的载体。学生在活动中容易形成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教条中很难明白的道理,社会实践中可以习得。学校需要创设学生成长的情境,让他们有真正习得的过程。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