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一看,还是自家后院的牡丹最美-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访谈

回头一看,还是自家后院的牡丹最美

顾星欣
2019-06-27 09:30:09  来源:新华日报

        《红楼梦》是“天下第一书”

        记者:您近年的“说红楼”很受人关注。对《红楼梦》解读一直以来存在各种各样的声音。在您心中,《红楼梦》究竟好在哪里?

        白先勇:《红楼梦》是本天书。我是外文系毕业的,以前接触了很多西方文学。当然,西方有好多了不起的作品。可是我看来看去,还是《红楼梦》最好看。

        我把《红楼梦》比作什么?它的结构有点像昆曲,像传奇。把《红楼梦》比作戏的话,它有几百折的小折子戏。翻开哪一回,你都能发现一出好看的折子戏。西方经典小说是不错,但是很严肃,看得很费劲。不是说读《红楼梦》就很轻松,但它引人入胜。

        这本书是在写什么?我认为,它写人生,写人性,人的精神生活。尤其是中国人的儒释道三家,把它们文学化了、小说化了、戏剧化了,所以《红楼梦》才那么深刻。它是寓言,也是一首史诗式的挽歌,哀挽贾家的兴衰以及许许多多人的命运,更扩大一点来说,它的身上具有一种对于人类的广泛的同情心。

        记者:《红楼梦》版本系统复杂。您近年来写《正本清源说红楼》这本书,反对后四十回为“高鹗续书”,为何有这样的看法?

        白先勇:《红楼梦》这本书必须是曹雪芹在乾隆时代完成。曹雪芹继承了我们中国整个的大传统。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传奇这些文学大传统都在他身上,同时儒释道的哲学大传统也在他身上,还有传统绘画、建筑等等,它简直是一本文化百科全书。

        所以,这本书只能是在乾隆时代完成。乾隆时代才有那种大气象,这是清朝气派最大、刚刚要往下滑的时候,是“夕阳无限好”的时候,是传统文化最成熟、果子要快掉下来的时候。嘉庆、道光时候,不是那种气象。

        记者:张爱玲说《红楼梦》后四十回是“狗尾续貂”, 第八十一回开始就“天日无光,百般无味”,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白先勇:这是不对的,不公平。后四十回里面,像黛玉之死、宝玉出家、贾府抄家、贾母归天,这些都是大亮点,都写得非常好。不是大手笔、不是曹雪芹,是写不出来的。

        最后一回,宝玉出家那一幕,穿着大红斗篷,一僧一道,飘然而去,最后只剩下“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这个意象不是普通人能写得出来的。这个结局的意境苍茫辽阔,那么美、那么高,把《红楼梦》整个拔起来了。

        记者:现在很多年轻人喊《红楼梦》这种大部头的经典难读,怎么才能让他们读下去?

        白先勇:读不下去,这也不能怪他们。首先,这本书中的人际关系那么复杂,姑表、姨表,好多关系,对吧?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很容易搞糊涂。第二,它与我们当代是有文化阻隔的。其实这本书讲的是儒释道三家的哲学思想,只不过它是用文学的表现,再加上神话、寓言、隐喻等手法。你开始看这本书,如果能坚持通过了第五回,大概就可以进大观园了。进去了,就出不来了。

        《红楼梦》写的是“女儿国”,尤其是年轻的男学生,没有耐心看。我在台湾大学开了三个学期的《红楼梦》,从第一回讲到一百二十回,总共一百个钟头,是导读式的而不是教学式的。一部伟大的小说,的确是需要一些导读,它不容易看。

        不过对于初学者而言,读懂《红楼梦》并不是难事。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冯其庸领衔、以庚辰版为底本整理而成的一百二十回版本。现在还有理想国出版的程乙本,注释出自大国学家启功之手。另外还有白话翻译,对于初学者而言,读《红楼梦》不是问题。

        我还是认为,不能怕难,《红楼梦》是经典中的经典,它是本必看之书。它代表了我们中国人做人的方法和态度,体现了我们对人性的了解,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伦理、伦常。

        记者:您是读西方文学出身的。曾经看到一位海外学者评价说《红楼梦》不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您是怎么看待我们中国小说与西方小说的不同文学取向?

        白先勇:是,我也非常推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要是我排的话,这本书可以名列西方经典中的第一名,但是我心中的《红楼梦》是“天下第一书”。

        的确,西方小说心理分析程度很深,在哲学和宗教的表现上很具深度。《红楼梦》也深,怎么个深法呢?表面看起来,它写的是大观园里的日常生活、吃喝玩乐。不是的,曹雪芹给你看的大观园,是“镜花水月”,是幻象式的人生,其实蕴含着深刻的佛家、道家道理在里头。《红楼梦》里,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套规则,跟道家的“浮生若梦”、佛家的“镜花水月”形成了“入世”“出世”的相生相克,这些完全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大观园。

        我们中国人年轻的时候都是儒家,追逐功名。到了中年,有人股票掉了,有人感情受挫折了,有人官丢掉了,被人生种种不如意打击,有进有退的道家哲学就来了。到了晚年,佛家对人生的超越性看法又来了。所以中国人几乎都会经历这种“儒释道”的人生过程。苏东坡也好,王维也好,汤显祖也好,都如此。所以《红楼梦》的深刻之处在这里,不能看它表面。哪怕书中人物点的一出戏,背后都有很深的寓意,埋伏着人的命运。

        《卡拉马佐夫兄弟》,看一遍、两遍,三遍差不多了。你不可能随便翻开一章就能看下去,你要正襟危坐,从头看到尾,慢慢追下去,吃力得不得了。《红楼梦》却不是这样,普通人也很欢迎它。我觉得小说的最高境界应该是雅俗共赏的。

        我的个性是江南文化的雅致

        记者:最近您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很关注,也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

        白先勇:我最近参加了两个有关《红楼梦》的学术会议。一个是今年4月由北京曹雪芹学会主办的“曹雪芹在西山”学术论坛。接着我们6月在台北也召开了“新世纪重评《红楼梦》两岸交流论坛”。之前台湾不大开《红楼梦》相关的学术会议,我参加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次会议由台湾大学主办,会上我谈了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后四十回作者问题,另外就是程乙本与庚辰本的比较问题。

        我发现《红楼梦》现在有两个大问题要解决。第一,到底后四十回谁为作者?胡适写《红楼梦考证》一锤定音说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书,从那之后就不得了了。所以我极力要说后四十回是多么好。我想高鹗与程伟元没有撒谎,两人是修补了后四十回,这比较合理。前面八十回千头万绪,后四十回换一个人怎么续?语气、语调、风格都不可能。

        有人说后四十回跟前八十回笔调不太一样,所以非曹雪芹所写。不是的,其实从第七十七回晴雯之死开始,宝玉的心境就变得悲凉了,书的整个调子就低下去了。前八十回写贾府之兴,当然笔调非常浓艳;后四十回写贾府之衰,笔调自然就比较萧疏。

        第二,程乙本被边缘化,我觉得这是个大问题。自从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庚辰本为底本的《红楼梦》出版以后,等于一边倒地取代了程乙本。但是我认为程乙本非常重要,庚辰本作为研究本,有它不可取代的价值,有2000多条脂批。但是作为普及本,庚辰本很多问题,我认为程乙本好多地方都优于庚辰本。

        记者:昆曲、《红楼梦》这两大文化符号都诞生在江南,您自己在南京是生活过的,是不是因此天然对江南文化有一种亲近感?

        白先勇:基本上我的个性比较近于江南文化,我喜欢比较精致婉约的风格。昆曲和《红楼梦》其实都是这种美学格调,这两者其实是同一套文化符号。

        我在南京住过几个月。抗战胜利以后我在上海念书,有时候会到南京来。我记得以前在新街口有个中央商场,鼓楼这些地方我也还记得。我小时候到雨花台,挖了一个好漂亮的彩石,这块金红色的透明彩石,我留存了几十年,这是我的南京记忆。

        这三十几年,我常回来。南京变了好多。上海不用说了,还有重庆,这是我住过的地方,现在根本不认得了。科技方面的飞奔不得了,我感觉到这个社会在很快地转动。但是另一方面呢,我跟苏昆合作,每次来苏州这个古城,都能感到中国的根还在那里。苏州那些昆曲演员,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一种古典的美,都还在那。

        记者:这种古典美好像是您个人非常推崇的一种特质。但实际上您在美国待过几十年。您最近有本书叫《我的寻根记》,您的“根”是什么?这种古典情怀是不是您生命深处的一种情结?

        白先勇:是,没错。站在国外,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更加有一种敏锐的观察跟向往。而且跟西方文化接触了以后,有了一种比较的视野。

        我在外面几十年,在窗前看到过多少东西,真是百花齐放。但回头一看,怎么还是自己后院的牡丹最美。

        记者:现在,如果我们要夸一部戏好,很多人会说这部剧像莎士比亚一样伟大。我们应该如何增强自信心?

        白先勇:其实不必比,不必没信心。像《牡丹亭》自己就美得不得了,是能够自给自足存在的一出戏。《红楼梦》,我讲它是“天下第一书”。还好我们有《红楼梦》!

        当然西方小说的成就很高,但是全世界对《红楼梦》的了解,其实远远不如我们对他们的了解。我在国外教文学课,西方流行的《红楼梦》英文翻译本,出自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之手,那本书出来也不过三四十年,以前没有全本的翻译。所以《红楼梦》只有西方汉学家或者一些大学教授在研究,西方文化界还没有普遍认识到《红楼梦》的伟大。我们的昆曲也是。西方人对中国传统戏曲的认知现在只到京剧,昆曲艺术他们还不够了解。可是这些年我带昆曲到西方去演的时候,受到了热烈欢迎。你看,他们其实是懂的。当然你本身的东西要好。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获得高温津贴是权利不是福利

    虽说现在大多数城市建立了纳凉工程,但是户外劳动者并没有闲暇享受这些清凉政策。面对滚滚的热浪和劳动者的防暑降温需要,我们不能寄希望于用人单位的利润血管里自动流淌道德血液。出台高温规定,提高高温津贴标准,也未必就能帮助劳动者兑现高温津贴,落实高温停工权利。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关于劳动争议中的证据收集与保留

    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开始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打官司,成为劳动争议理性化解的重要路径。然而,从不少地方披露的数据看,举证能力弱成为劳动者败诉的重要原因。要提高举证能力,就要了解在劳动争议中需要提供哪些证据,这些证据又该如何收集、保留。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优化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环境的思考

    增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效性,既要在集体协商本身上下功夫,又要同时做好“诗外功夫”。这个“诗外功夫”,就是从优化集体协商的环境入手,强化法治宣传普及,强化企业民主管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环境的叠加效应,力促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切实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把握根本 聚焦主体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对于工会组织来说,把握政治性这个根本、聚焦群众性这一主体,是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遵循,而能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则是检验主题教育的主要标准。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