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仍对生命表达欢欣-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访谈

我们仍对生命表达欢欣

沈轶伦
2020-03-20 14:36:57  来源:解放日报

  2020年的春天如期而至。

  按照原计划,3月16日,复旦大学教授骆玉明应该出现在武汉,在湖北省图书馆为公众做一个讲座。而现在,讲座因为疫情延期了。

  骆玉明渴望能够尽快和武汉的朋友相聚,“和他们谈论经历过的一切,流过的泪,受过的伤,和不灭的梦想”。

  在他看来,瘟疫打击了人类世界脆弱的部分,也彰显了人性中高贵的东西:“尽管大自然不在乎人类的悲欢,但我们仍对生命表达欢欣。”

  诗的本质就是多情,是从苦难、焦虑与繁乱中寻求美好

  解放周末:您一直专注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当您感到伤感的时候,如果可以穿越时空,您想邀请哪一位古人到现实中,和他聊聊当下?

  骆玉明:杜甫吧。

  解放周末:为什么是杜甫?

  骆玉明:杜甫他有情,他是个多情的人。有的人忧国忧民,是出于职务和责任上的原因,有人则出于政治与道德意识,而杜甫的多情,在于他对他人的遭遇有很强的感受力、很强的共情力。同时,杜甫又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诗人,他写细小的自然之美也充满了喜悦。

  我们知道杜甫一生多难,经历过巨大的波折,却始终不改这份多情。我们读《春望》的开头,“国破山河在”之后,是“城春草木深”,这里有人世的悲恸,也有春天带来的感动。还有《伤春》也是,在“天下兵虽满”之后,是“春光且自浓”。不论人世间发生了什么,四季轮回后,总是又一番春色。

  解放周末:有些人觉得,当下,面对疾病和死亡,谈论诗词歌赋、明媚春光等等是不合时宜的。您怎么看?

  骆玉明:我还是用杜甫的诗来回答吧。杜甫的那两首诗,我想那里面还包含了一层意思:不论人类遇到什么样的劫难,大自然并不在乎。

  中国古人有这样一种态度:在一个宏大的世界中,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人类是否为某个超越的意志所关爱,是无从证明的问题。老子就不相信这个,他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刍狗”是草扎的狗,用于祭祀的场合。当每次仪式完毕,刍狗就被随便地扔到路旁,天地间的万物,莫非如此吧。大自然没有感情,万物各有其过程。人类本也受着这规则的支配,却偏偏自信特别为天意所爱,其实何尝有根据呢?

  我最近写的一篇文章,用了2008年山东省的高考作文题“春来草自青”。这原本是《五灯会元》中的禅家话头,说的就是一种平静坦荡、顺适自然的生命态度。

  解放周末:您在谈论诗歌的意义时,曾经说过:“面对现实的不美好,诗歌是一个盛放我们对生命美好期待的空间。”在看到许多痛苦和眼泪后,眼下我们能从这个空间中汲取什么?

  骆玉明:在文学世界里,历来有描写苦难如何使人变得更高贵的传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人在没有遭遇苦难的时候,往往是很轻浮的。而苦难,能使人意识到自己的不可信、不真实和无力。

  即使个人的生命终将归于虚无,如祭祀后的刍狗,生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即使人类无法从上帝那里获得仁爱与公正,人类还是要为自己选择合理的目标。在苦难之中仍去寻求美好,这就是诗的力量。

  诗歌不仅是风花雪月,风花雪月也未必都是浮华之词。诗歌中也包含强大的精神力量。诗的本质就是多情,就是从苦难、焦虑与繁乱中寻求美好,剔除污垢,使生命有光彩。作为普通人,我们在灾难中阅读优秀的文学,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理解人性、理解自身,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人类既是自然的一环,又是自身历史的创造者

  解放周末: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对秩序习以为常了,骤然看见无常,特别慌张。您曾说过,古代诗歌、小说都表达过对生命无常的美的理解。面对当下,我们又该怎么理解这种“无常”?

  骆玉明:我们暂且把“无常”当作一种人类对生活的感受来理解,那么,它表达的主要是:世界是不在把握之中的,一切美丽的东西都会消失。无常也是对荒诞的表述,因为不可知的变化会取消人们曾经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

  但即便如此,无常也不是一个令人恐惧的东西。无常的世界和人生包含着美。而且,也正是因为无常,美才格外动人、格外珍贵。王维的诗和《红楼梦》就在说“无常是美”。

  而且我们相信,人在面对无常的时候,还是有力量的。因为人类是一种双重性的存在——它既是自然的一环,又是自身历史的创造者。

  解放周末:如何理解这种双重性?

  骆玉明:作为自然的一环,人必须尊重自然。所谓“人定胜天”,所谓“战胜自然”,或许可以被用来表达人类的创造意志;但如果说凭借这种意志就可以轻率地冒犯自然,那么必定给自己带来灾祸。

  有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像王朝的兴衰、族群的迁徙、技术的发展,都和流行病有关。现在许多学术研究,从政治和道德的角度讲述古代历史的变化,很少讲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实,从历史长轴上来看,瘟疫对人类世界的冲击从未间断,在文学中也一直能看到相关描述。人的历史,就是在一波一波地渡过劫难,也是与瘟疫始终同行的历史。人类是从重重灾难中走过来的,每一次大的灾难都要求人类在这双重身份之间找到平衡。

  这次疫情中,因为网络信息的传播和放大,大家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如果睡不着,大家可以读一点古典文学、读一点历史,会看到瘟疫是一个很难避免的东西。所以,对瘟疫应该高度重视,但过度的紧张焦虑没有太大的必要。

  解放周末:人类作为自身历史的创造者的那一面的功能呢?

  骆玉明:从大的范围来说,就是没有任何外加的力量或自然规律决定了人是什么样的、历史是什么样的。正如马克思说的,自觉和自由是人类的本质。

  我们单从人和瘟疫的关系来说,如何应对瘟疫,构成了人类群体对历史的书写。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恐怕难以完全消灭瘟疫,但是否有足够力量来遏制或者减弱瘟疫带来的伤害,是另一重问题。

  瘟疫会打击人类世界脆弱的部分,也会彰显人性中高贵的东西

  解放周末:之前这个春节您是怎么过的?

  骆玉明:我几乎每天都在看新闻,我也一直和身处武汉和湖北其他地方的朋友联系。起初,那里的情况非常严重,突发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对大家的情绪影响非常大,之后能够控制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

  解放周末:您记日记吗?

  骆玉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经历过青少年时代的环境,一般没有记日记的习惯。但疫情中有一件事给我不小的冲击:今年春节后,我在一个高速路口遇到检查,发现他们在排查湖北人。后来又看到各种关于湖北人在省外遇到种种限制乃至不公平对待的信息,其中的一些做法是不必要和无礼的。其他的问题,如疫情引起人与人之间互相疑惧而隔膜,以及最初一段时间,物资的缺乏造成争抢甚至暴力冲突等等,这些都显示社会德性薄弱的地方,在自然灾害的打击下露出狼狈的一面。

  解放周末:人面对自然如此卑微,若德性又经不起考验,那面对危难,个人又能做些什么呢?

  骆玉明:让能够思考的人思考,能够记录的人记录,能够说话的人说话,我们会更好地认识真相。

  解放周末:什么是真相?

  骆玉明:瘟疫会打击人类世界脆弱的部分。瘟疫对社会组织和社会道德是很大的考验。中国的优势是国家动员力量强大,这次再次得到证明。但追究疫情从初起到暴发的过程,还是暴露一些漏洞。疫情来了,考验社会结构是否脆弱、考验社会道德是否健全,同时也暴露出人的德性中低劣的部分。

  但疫情也会彰显人性中高贵的东西。我们从新闻报道中已经看到很多,众多医务工作者在这次疫情中付出了何等艰巨的努力。他们崇高的品格,在苦难的迷雾中光华闪耀。最近我经常看“抖音”,因为在疫区工作的年轻护士们会在工作的间隙拍一些视频。她们穿着防护服唱歌、跳舞、说笑,可爱得不得了。

  在这场“大考”中,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在疫情弥散的过程里都得到了一个机会,环顾周围,反观自身。我们可以省思人类的文明法则及社会结构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可以设想在极端条件下周围的人群会出现什么状态,也可以审察自己所信奉的为人准则有没有那么可靠。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前沿观察】远程工作的实践问题与应然规范

    远程工作作为一种数字时代日益多见的工作形态,在此前我国的用工实践中已有所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防止疫情传播的隔离措施进一步促进了远程工作的应用。

  • 【工作研究】疫情向好下工会工作着力点的思考

    在疫情防控向好的态势下,工会组织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帮助职工平安有序返岗,为推进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作出努力。要做好各级工会自身的疫情防控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持续做好广大职工安全防护工作,依法调处劳动关系矛盾,做好职工心理变化的疏导。

  • 【热点思考】让职工文化在疫情防控中发挥应有作用

    职工文化为疫情防控注入了强大正能量。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生动讲述抗疫一线职工的感人事迹,激发职工的奉献和敬业精神,以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助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工会改革。

  • 【问题探讨】突出优先战略 精准施策确保就业稳定

    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要统筹做好“六稳”工作,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防止出现大规模裁员。在制定或修订应对疫情的宏观经济政策时,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