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强化生态治理能力建设
甘灿业
//www.workercn.cn2015-11-12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生态治理能力,是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制度等手段,促进发展绿色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当前,我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城镇化加速的关键时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形势严峻。如何合理高效利用资源、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已不仅是环境问题,而且是民生问题、发展大计。因此,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均衡发展,相互促进,做到“一条扁担两头挑”,任务十分艰巨、紧迫。要注重找准重点,切实增强生态治理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生态治理水平,为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树立生态治理理念,形成绿色发展共识

  行动受思想牵引和理念的支配。开展生态治理,需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现代生态治理的理念,全民动手,全民行动,实现全民呵护。因此,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伦理、生态良心、生态义务,增强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环保理念和生态保护自觉,唤醒公众对自然和环境的责任,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成为每个人的思想觉悟、文明意识和基本道德,使生态治理的理念落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动中。杀鸡取卵祸及子孙,竭泽而渔难以为继。要坚决破除过去那种以牺牲环境代价换取一时发展的思想和做法,牢固树立“环境是最稀缺资源、生态是最宝贵财富”的生态文明观,在搞经济、谋发展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保环境、护生态的紧箍咒。加大对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宣传力度,使之妇孺皆知、深入人心,形成呵护生态、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可耻的社会氛围。生态系统固然有其自身修复的功能,但是人类的开发建设,使得生态系统不堪重负,需要我们在生态治理方面有所作为、有所担当,通过生态治理,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和优化,让绿色生产成主流,使绿色发展占主导,不断增强生态承载能力。

  二、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加快优化产业结构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长期以来的过度开采和消耗化石能源,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及生态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因此,要坚持有的放矢、源头治理,把改变能源利用方式、优化能源利用结构作为提高生态治理能力的重要突破口。这是我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提高生态治理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一是注重完善扶持政策。加快完善生态环保领域减免企业和项目税费的优惠政策,实施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示范工程,推动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洋流能等绿色能源加快发展,着力创新能源生产方式,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二是引入市场力量。抓住现代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充分调动市场力量参与生态治理的积极性,促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有机融合,培育新能源应用市场,使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壮大,成为能源、环保、收入兼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备的新兴产业。三是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升级,是提高生态治理能力的关键一环。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加快能源利用方式和结构转变,进而推动清洁生产和绿色转型,促进经济结构合理调整,从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导向上,强化环境污染源头防范与控制,真正为生态环境减压、减负。

  三、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强化制度刚性约束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环境、依法治理生态,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生态治理能力的现实要求。因此,要坚持法治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好《水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地方性法规体系,把法治引领贯彻于生态治理的全过程,彰显法治在生态治理中的引导、规范、约束和保障作用。在创新治理机制方面,要加快完善领导干部离任生态审计、生态补偿、生态文明考核、排污权交易、落后产能退出等政策制度,探索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制度,形成管理规范、约束有力、运行有效的生态治理制度体系,为资源利用、环境改善和生态建设提供可操作性的政策依据;对于生态脆弱地区或禁止开发区,应通过开辟环境保护、生态管护岗位的方式,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破解生产与生态、发展与环保的两难问题。要强化监管问责,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环境保护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大环境行政执法力度,坚决制止和依法查处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行为,让生态环保法律政策“长牙”“带刺”,形成“谁破坏生态谁付出代价,谁维护生态谁从中受益”的导向。

  四、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突破生态治理瓶颈

  生态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牵涉不同的利益主体。因而,既不能见子打子,又不能各自为战,需要从战略上、整体上进行谋篇布局,更加注重生态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一是建立部门协同治理机制。明确政府部门在生态治理中的职责和任务,建立部门间信息互通、执法联动的工作机制,既要防止政府部门缺位、错位和不到位等问题,又要避免部门间“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的现象,形成促进生态治理的强大工作合力。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要优先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积极开展生态和环保影响评估,避免决策失误对生态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二是完善资源整合机制。在政策取向上,要坚持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积极推动不同领域、行业和部门的规划有机衔接,促进江河海域治理、石漠化治理、大气防治、生态乡村等协调并进,发挥政策聚集效应。在资金使用上,要做到集中投入、精准发力,不能撒胡椒面,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投入有成效,保证生态治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是构建整体性治理模式。通过设立生态建设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环境保护社会组织建设,促进民间环保力量的成长,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宣传教育、环境保护、社会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建立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协作共治的机制,率先在生态建设领域引进第三方评估,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者单位:柳州市委党校)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