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走开放必由之路 创福建改革发展新格局
张文彪
//www.workercn.cn2016-01-04来源:福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今后五年朝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而做出的重大论断。这既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指明了中国未来一个时期的大政方针基本方向,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时强调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显然,就改革自上而下“顶层设计”的逻辑与认识基础而言,以开放促改革就是当代中国发展主线的顶层设计。自上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这一思路并没有多大变化,变化的是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的改革与开放的具体内涵。

  改革与开放一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主题

  在改革开放一直是当代中国发展主题的前提下,结合国内外新形势,深度解读以开放促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决策意义。尤其是对于包括福建在内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而言,着重强调的应该是超越传统“引进来”的开放特点,通过输出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实现东部经济的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的新型对外开放。

  从时间顺序上说,中国的巨大变迁实际上是从“开放”开始的。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并坚持在一个不同质的世界体系中发展自己,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的中国发展道路,而深圳、厦门等特区的设立便是这一改革设计下的“神来之笔”。也正是得益于这一开放政策,福建作为最先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省份之一,以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为起点,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探索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无比英明的战略抉择。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考察便到了对外开放前沿广东。此后不久,他又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提出: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性经济体系,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

  应该看到30多年的对外开放,影响深远,启示深刻,我们开阔了在经济全球化中发展的视野,丰富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坚定了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信心,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活力与担当;30多年,国内相关产业经受住了考验,扩大开放的基础更牢固、条件更成熟,人民群众要开放不要封闭的意愿更强烈,对外开放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改革和发展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使中国融入了现有世界经济体系,成为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最大的制造和加工中心。更为重要的是它使中国获得了经济发展的资本与技术的外部推动力,也获得了体制改革的外部推动力,加快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同时也不断地推动中国社会结构由下而上、由表及里的改变。这种改变越来越明显地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改革开放数十年来,市场规则已经深入中国人的生活中。正是在这一发展的基础之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上,才更加明确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事实上,从深度和广度上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应对世界形势变化和参与国际竞争,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在各种复杂环境中不断奋力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只有坚持开放才能不断进步,才能推进自身改革,才能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它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开放不止步,改革不放松,才能坚持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以开放促改革的新内涵与新意义

  当代中国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和行动令人期待,这包含了以开放促改革的新内涵与新意义。

  改革必定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尤其在新的改革理念开始提出之后,原有的发展阶段性所带有的明显边界的空间就处在进一步拓展的可能性之中,这种阶段性边界逐渐被推展开来的时候也就是开放性逐渐得到加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承载着13亿人的中国航船,驶入了全球经济的主航线。在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过程中,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生发企业和社会的创新与活力,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国梦的重大课题。

  开放倒逼改革,是中国改革的一个基本规律和突出特征。全面深化改革将要求开放的速度要加快、开放的布局要全面、开放的支持基础要坚固,惟其如此,才能进一步以引入市场经济的通行规则倒逼国内体制转型。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推出和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的上海自贸区,其发展目标绝不仅是中国已有的开放思路的一次简单升级版。开放思想将以更深刻更系统的方式体现于中国发展战略之顶层设计之中。此后不久,中央正式确定福建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核心区,紧接着福建被列入国家确定的第二批自贸区,在国家总体战略布局中,福建再次被推到了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我省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福建自贸区的区位和政策优势,并以带动将全省建设成为面向台湾和海外、辐射内地的从商品市场开放转向包括货币、资本、外汇等核心的要素市场全面开放,从“正面清单”管理转向“负面清单”管理,形成开放、公平、透明的市场机制等多方位多领域开放发展区域,努力将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以开放型服务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增长带。

  从以开放促改革的前沿再出发

  改革与开放造就了中国崛起,二者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内涵。目前,改革事业正在新的起点上扬帆启航,全面深化改革的开放政策将彰显出一个国家对进一步发展充满想象力的顶层设计和更坦然面对世界竞争的信心与勇气。

  以开放促改革既展现在中华文明复兴目标统摄下全面改革、转型的主题,同时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转折时刻,一方面,积改革30多年来形成的雄厚实力,使得国家发展开始逐渐掌握由被动遵循全球双边、多边规则的开放,转向单边自我主动开放的能力。就此而言,虽然从人均收入上讲,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已俨然成为贸易自由的最大推动者;另一方面,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进一步改革面临各方面压力,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很突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特别是随着内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也日益凸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亟待取得实质性突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以海纳百川的视野和胸襟学习借鉴人类社会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和质量。

  因此,必须把以全方位开放的思想置于国际与国内两个层面来理解。尤其是从内部发展而言,如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追求制度创新,推动中国新一轮深刻的大开放,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一项战略任务。新一轮对外开放要求建立符合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管理体系和相应的政府职能转型。在这样的形势下,尤其要充分意识到,在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阶段,总是存在着不同的发展机遇。福建作为上世纪80年代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正是因为抓住了改革的机遇、开放的机遇,才有了现在这样一个发展成果丰硕、充满活力的大好局面。今天,福建要努力把握好新一轮改革与开放的重要机遇,在这方面福建仍然有自己的优势:第一,长期以来我省作为中央确定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和东南沿海加快发展的省份,经过全省人民数十年的努力奋斗,已经形成较为成熟和稳定的外向型经济格局;第二,我省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积累了经验,拥有居于一定优势的进一步发展实力,尤其是在干部群众的开放观念、制度创新、中小企业发展、生态文明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较为突出的综合发展优势,逐渐具备了从争取优惠政策创造洼地效应,转向以全面推进改革创造洼地效应获取改革红利的转型发展条件;第三,位于海峡西岸的独特地理区位,使得我省具有实施更为开放的对台政策优势。从两岸和平发展的长远趋势来看,闽台经济贸易合作与交流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前景,这也将进一步突显福建在加强两岸合作与交流、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今天的中国再次走到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口,福建作为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完全应该也完全有可能再一次站到以开放促改革的发展最前沿地带,在破解如何通过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顺利转型这一新课题上先行一步。(作者为福建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