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正本清源说反腐
//www.workercn.cn2016-01-27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随着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入,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论调,有的还很有些市场。比如,反腐同群众利益无关,反腐让干部不作为,反腐影响经济发展,反腐是权力斗争,反腐应当缓缓手,等等。这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言论,有一定迷惑性,容易误导受众,有必要正本清源,激浊扬清。本版从今日起推出系列“评论员观察”,对这些论调加以辨析澄清。

  ——编者

 

莫让杂音侵蚀了反腐“获得感”

——正本清源说反腐①

  依法正风反腐,才能从根本上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让30多年改革成果不会付诸东流

  对于持续不断的正风反腐,群众有何感受和期待?细微之处见人心:连续几年的全国两会调查,反腐话题都高居前列;不久前的“汉语盘点2015”,“廉”当选为年度国内字。凡此种种都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正风反腐,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最能凝聚人心、激浊扬清的力量。

  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些人认为,反腐败和群众利益无关。持这种论点者认为,反腐只是“高层政治”,对群众切身利益没有增进。不得不说,这种说法割裂了反腐败斗争和人民群众的有机联系,没有看到正风反腐背后的政治逻辑和人心期待。(全文阅读

 

不作为岂能怪罪反腐败

——正本清源说反腐②

  反腐败从哪个角度都不构成不作为的“理由”,而是一块“磨刀石”,能把忠诚、干净、有担当的干部队伍砥砺出来

  处其位而不履其事的官员不作为现象,正在变成一个热点话题。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当前的反腐败斗争以某种方式导致了官员不作为。在日前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就有媒体提出,一些官员被反腐弄得意志消沉,干工作变得消极,可能会对国家发展不利。一些批评此类现象的文章,也经常不假思索地评论:伴随着反腐的持续高压,一些官员患上了“反腐恐惧症”,为官不为的现象有所抬头。

  其间的逻辑果真如此吗?(全文阅读

 

反腐绝非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正本清源说反腐③

  为经济发展营造更良好的市场环境,为经济增长注入更持续的动力,正是反腐红利之一,也正是软实力的题中之义

  一把利刃,假如任由污垢侵蚀,最终难免生锈变钝;一棵大树,倘若任凭蠹虫繁衍啃咬,最终必会逐渐枯萎。对于一个大国的掌舵者而言,尤其应该保持这样的警醒。也正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始终把打赢反腐败这场“无硝烟的战斗”,摆在关系国家兴衰、政党存亡、人心向背的高度来推进。“反腐是北京不可能后退的战争”,坚定不移的意志同样赢得外媒的认同。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脚步放缓,一些似是而非的论调渐起,在舆论场上混淆视听。比如,有的认为反腐是经济的“减速带”,把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归咎于反腐的深入;有的甚至认为腐败是经济的“润滑剂”,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之恶”,没必要反腐。总之是反腐影响经济发展。如此论调,值得警惕。(全文阅读

 

反腐哪有什么“纸牌屋”

——正本清源说反腐④

  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光明正大地查处腐败,正是反腐败得到群众高度评价、赢得国际社会尊重的原因所在

  “纸牌屋”是什么?在美剧《纸牌屋》里,它指的是政客玩弄权术的危险游戏。一些人将我们党正在进行的反腐败同“纸牌屋”联系起来,说反腐败是什么“权力斗争的工具”“排除异己的手段”。这些危言耸听的说法,果如其然?

  腐败是现代政治的天敌,有贪必肃、有腐必惩是法治社会的题中之义,也是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如果说反腐败是一种“政治需要”,那么这种“政治需要”特指执政党净化肌体、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需要,而不是其他。反腐败存在尖锐“斗争”,但这种“斗争”特指同腐败现象和腐败蔓延形势的较量,而不是其他。腐败问题关系生死存亡,如果任由“封妻荫子”“派系斗争”大行其道,结果必然是被群众“戳脊梁骨”、被历史“拉清单”。这是我们反腐败的初衷,也是党心民意所向。(全文阅读

 

惩治腐败绝不是“烂尾楼”

——正本清源说反腐⑤

  党中央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期待,不畏浮云遮望眼,反腐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越往后越严

  历经三年多的正风反腐,不管是放眼未来的百姓“信心指数”,还是短期可见的“观感指数”,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然而,当“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之际,“反腐应当缓缓手”的杂音怪论也再次冒出。言不苟造,论不虚生,我们对此必须加以警惕。

  实际上,每到反腐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时刻,这种“悖论”就会蹦出来,混淆视听。当反腐大幕开启之际,有人说反腐只是一阵风,认为“反腐亡党”;当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人落马后,有人说从此反腐可以歇口气了;当所谓“能人腐败”“官不聊生”备受关注时,有人说打狠了,查多了,搞得干部人人自危、发展处处受绊,认定“反腐影响经济,导致为官不为”。种种主观臆断,或是胶着时的不当担忧,或是小胜后的放松警觉,甚至有意在逻辑上将清廉为官和事业有为、经济发展对立起来,传递的是反腐“见好就收”的妥协论。这是对反腐败性质与形势的误读,对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决心和信心的低估。(全文阅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