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为党员干部植入使命意识和担当情怀
裴泽庆
//www.workercn.cn2016-07-07来源:四川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站在党走过95年伟大历程和党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历史和战略高度,通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近代以来党的产生和发展、坚持党的领导的合历史性、合人民性、合真理性论述得十分透彻,把在当代中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分析得十分透彻,把党领导中国未来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时代和责任担当阐述得十分透彻,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文献。

  充分展示党的领导的合历史性、合人民性、合真理性。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既是执政党又是领导党。党何以产生、发展和壮大,中国为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既是能够从历史维度全面回顾和总结的事实命题,也是需要从现实和将来维度全面解读和回应的价值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历史、现实、将来有机统一于中国大地、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用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及对中华民族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响亮回答了坚持党的领导这一重大命题的历史和时代必然性。

  第一,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具有合历史性。在人类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中,中华文明以其悠久灿烂的历史引世界文明之先、呈中华文明之美。近代以来,以鸦片战争为开端的西方列强数次入侵,打破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人民遭受极大痛苦。哪个政党勇立历史潮头,顺应历史发展,解决历史问题,哪个政党就会受到历史的青睐。中国共产党就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

  第二,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具有合人民性。从党成立之初把锤头和镰刀作为自己的鲜明标识,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从毛泽东同志在苏区提出“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到邓小平同志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从未忘记人民立场,从未淡忘群众观点,从未懈怠群众路线。历史证明,党的产生是人民的选择,党的领导和执政是人民的选择。

  第三,党的领导是真理的选择,具有合真理性。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人是浑然天成的联合体。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把科学的真理性与价值的超越性统一于共产主义理想之中,以其真理和道义的力量吸引一大批 “马克思主义笃诚的信仰者”。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历经风雨而屹立不倒,最根本的在于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诺贝尔奖获得者希克斯曾经感慨地说,大多数希望弄清历史一般进程的人会使用马克思主义的范畴或者这些范畴的某种修正形式,因为几乎没有其他的范畴形式可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的领导的世界观源头和方法论源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七一”讲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贡献,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有机统一的伟大创造。

  从历史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曲折发展进程中的中国创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从一国胜利到“三分天下有其一”、从遭受巨大挫折到中国一枝独秀,其中的艰辛艰难是可想而知的。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从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到今天的新常态、新发展,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事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反映中国国情、最符合中国实际、最能体现中国特色、最能为人民造福的历史性选择。

  从理论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建立在“三个没有变”的深刻判断之上,建立在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深刻实践之上,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实践根基和社会根基。理论、道路、制度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框架,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基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共同理想,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选择,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执政主题,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从实践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30多年党领导人民探索现代化之路、为人类对更好制度的探索提供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正如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在血与火的斗争实践中摸索出新民主主义道路一样,改革开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在泪与汗的生动实践中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发展、改革、开放等是这条道路的鲜明属性和内在要求。

  充分彰显党领导中国发展的历史担当、时代担当、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字里行间饱含着深沉的历史使命感和崇高的时代担当感。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担当意识,倡导担当精神,展现担当情怀。从中国梦的提出到好干部标准的制定再到“两学一做”的深入推进,忠诚、干净、担当,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关键词。“七一”重要讲话从始至终都蕴涵着深沉厚重的担当意识,为新形势下坚持党的领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一是厚重的历史担当感。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共产党,是因为她自觉地承担起救国救民、强国富民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以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全面透彻地论述党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为每一个党员干部植入了深沉的使命意识和厚重的担当情怀。二是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我们要始终顺应时代发展、聆听时代声音、解决时代问题。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三要有紧迫的责任担当感。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有担当就有责任。作为当代中国唯一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把治国理政的责任勇敢地扛在肩上,写在心间。要化担当为实践,变责任为行动,就要从严管党治党、坚决反对腐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以实际行动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作者系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