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实践创新
//www.workercn.cn2017-10-18来源:学习时报
分享到:更多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脚步铿锵回响。今天,党的十九大开幕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回顾过去五年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实践创新,积蓄继往开来的前进力量,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大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在更大范围内、更高水平上推动党的集中统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的重大创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首先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核心地位的确立上。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党心军心民心所向,是党、国家和军队之幸,是人民之福。有了这样的领袖、这样的核心、这样的统帅,有了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就能一呼百应,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去不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还表现为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等新的小组相继设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多个小组的组长,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工作得到中央层面的决策统筹,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进行工作汇报,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保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另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意义十分重大,对全党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一份来之不易的亮丽成绩单。统计显示,2013年至2016年,我国GDP年均增长7.2%,高于同期世界2.5%和发展中经济体4%的平均增长水平。城镇新增就业连续4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稳定在5%左右,同期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2.0%。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科技创新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服务业主导和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初步显现,区域发展新动能新亮点不断涌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单位GDP能耗、用水量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城市空气状况趋于好转。进出口贸易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双向投资达到新水平,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在全球经济制度建设中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略。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了补齐短板上。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4335万人,比2012年减少5564万人,平均每年减贫近1400万人。与此同时,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圆满完成顶层设计。随后3年,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出台实施,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取得重大突破,一批重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成果正在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进入2017年,“抓落实”成为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基调。各级主要负责同志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从认识和行动上真正扑下身子、狠抓落实,把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科技创新、土地制度、对外开放、文化教育、司法公正、环境保护、养老就业、医药卫生、党建纪检等领域具有牵引作用的改革牢牢抓在手上,生态文明、养老健康、医疗保险、医药分开、教育等领域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改革举措效益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显著增强了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谱写了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的崭新篇章。更加注重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制定民法总则,修订预算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法律法规。截至2017年6月底,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20件,修改法律101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决定36件,作出法律解释9件;国务院制定修订行政法规43部,以“一揽子”方式修订行政法规125部。推动依法行政,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制定并公布权力和责任清单,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和责任法定化,厘清权力的边界,朝着“法治政府基本建成”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目标迈进。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劳动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等多个民生领域得到依法治理,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更严密的维护和保障,法治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把社会治安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社会厉行法治、诚信守法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一大批基层矛盾纠纷纳入法治轨道并妥善解决,“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进一步形成。五年来,随着法治建设的步伐向前,法治正在成为13亿多人民的共同信仰,公平正义更成为可见可感的事情。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认可度明显提高,上诉率、改判发回率明显下降。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已经迈上新的征程。

1 2 共2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