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认真贯彻十九大人才工作新理念 全面建设新时代人才向往新家园
二道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秦锡春
//www.workercn.cn2017-11-22来源:长春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站在新时代的关键节点,实现振兴发展“弯道超车”,急需以新时代人才发展新理念武装头脑,把域内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来,努力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认真贯彻十九大人才工作新理念,进一步强化“三个坚持”,坚定人才服务发展、助力振兴的新方向。实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三个变革”的目标要求,必须盘活人才“第一资源”,推动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同步谋划、同步推进。一要坚持党管人才不动摇,构建新时代人才工作新格局。强化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书记抓“第一资源”,明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能,构建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用人主体主动作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二要坚持服务大局不盲从,确定新征程人才战略新目标。围绕区域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强化人才工作顶层设计,编印十九大后人才一体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启动人才强区战略和“1133人才兴业”工程,把人才开发重点聚焦到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上。三要坚持齐抓共管不松劲,强化新时期人才工作新合力。树立“大人才观”工作理念,健全完善人才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干部联系人才、重大人才工作报告等制度,推动形成重大人才方案联席研究、关键领域紧缺人才跟踪引培、重点专家人才直接联系的联抓共促机制。

  全面落实省市委人才工作新要求,进一步突出“三个维度”,擦亮二道人才政策、梧桐计划的新名片。人才政策创新既是深化人才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欠发达地区在激烈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的现实选择。一是“集成创新”打造政策制高点,建路搭桥汇聚产业人才。对现有人事、发改、招商、科技等部门涉及人才方面有关政策进行整合,进行“集成创新”,建立“人才+科技+产业+项目”一体化政策体系,打造区域比较优势。出台《二道区关于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若干办法》《“二道梧桐”英才计划暂行办法》等系列政策,为人才创新创业建“路”搭“桥”。二是“柔性引才”更加注重实用性,以用为本凝聚创新团队。实施“高层次人才团队支持计划”,每年遴选1~2个承担重大、成熟、创新项目人才团队给予重点支持;制定出台《促进柔性引才引智实施办法》,建立柔性人才智库,采取“假期工程师”“团队+项目”形式,从单纯引才向“人才、技术、资金、项目”打包引进模式转变。三是“评价发现”对标人才贡献率,广聚各路英才。建立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开展二道区优秀专家、杰出人才评选活动,设置“高新技术企业奖”“科学技术创新奖”“人才创新贡献奖”三大奖项,投入5000万元专项资金,重奖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技术研发人才团队。

  有效把握新时代人才流动新规律,进一步建强“三个平台”,搭建人才创新创业、施展才华的新舞台。最大限度实现人生价值是人才的奋斗目标,人才发挥作用需要广阔的平台和良好的环境。一是搭建“三港五园”创新创业平台,打造新兴产业人才高地。规划建设科技人才港、物流人才港、金融人才港,建立凯利青年电商创客园区、福地中小企业孵化园、正茂创业园等五个全要素、开放式创新创业集聚区。建立重点产业项目库、编发人才需求目录,促进大批专业人才队伍、专有技术和大批自主知识产权向域内集聚。二是构筑“四高联动”成果转化平台,点燃科技人才创业“火种”。构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高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企业“四高联动”产学研对接平台。组建校(院所)企合作联盟,打造产学研基地,开展校企人才联动开发,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属地转化和产业化。三是建立“双向交流”人才共享平台,启动二道学子归巢计划。呼唤二道籍人才回乡创业、服务家乡发展。抓好重点项目对接会、电商产业峰会、创业创新大赛等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促进本地科研成果向外界推介,促成域外行业顶尖技术与本地产业项目深度融合,实现“走出去”“请进来”结合的双向交流模式。

  全力打造二道区人才发展新家园,进一步深化“三个服务”,形成人人热爱家乡、奉献二道的新局面。让人才留得住、留得好,归根到底是靠好的环境、好的服务。一是推进系统化服务,完善开放性、一门式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开辟“一门式”服务窗口,完善高层次人才及随迁人员社会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系列政策;建立人才工作服务点制度,设立人才工作服务点,现场办公、上门服务。二是突出精准化服务,搭建多方位、规范化人才服务对接平台。探索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政策性金融、商业性资金投入为主的方式,为人才创新创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三是实施个性化服务,建立综合性、便捷化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建立人才流动预警分析系统,按红黄蓝三级对现有人才可适度情况进行评估,对未来发展紧缺人才进行预判,对人才结构进行适应性微调。连续三年落实优秀专家和杰出人才津贴、健康体检、休假疗养等相关待遇,确保专家每人每月不少于1000元的津贴补助。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