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典范
储峰
//www.workercn.cn2018-05-15来源:学习时报
分享到:更多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强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要求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等思想,旗帜鲜明地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定立场,同时赋予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崭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并以此为指导,面向时代课题,在进一步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认识的同时,创造性地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社会共同体思想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人类社会共同体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史。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和延伸,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共同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

  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弊病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理想社会的模式,即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梳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提出了“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抽象共同体”(虚幻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这三个具有不同本质和类型的共同体概念。“真正的共同体”是对“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的中立、对“抽象共同体”(虚幻共同体)的批判而提出的人类理想,是人类在发展进程中追求的终极目标。这种“真正的共同体”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也即“自由人联合体”。

  习近平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并结合新的时代特征给予完善和发展,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真正的共同体”或“自由人的联合体”,具有高度的理论契合性。从一定意义上讲,致力于世界各国双赢、多赢、共赢的目标,积极倡导联合、合作、普惠、共享价值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马克思一生追求的“真正的共同体”所蕴含的价值在当代世界的表现或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是从“抽象共同体”(虚幻共同体)走向“真正的共同体”过程中需要经历的阶段: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打造,消除共同体的异化,走向“真正的共同体”。

  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观的坚持和发展

  自从国家出现以来,如何实现对国家的有效治理,始终是每一个国家所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国家及其治理进行了深刻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国家治理的一般原理,核心体现在关于国家及国家治理的本质、国家治理的目标、国家治理的组织原则、国家治理的根本方法、国家治理的政策和策略、国家治理的领导权以及国家治理的改革及发展途径等重大问题的论述上。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观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来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抉择。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原创性的理论成果。在习近平看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国家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独创性贡献。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观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将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将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强调人民协商共治,坚持党的领导与基层自治相结合,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将国家治理、政党治理与全球治理一体推进,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提供了中国方案。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改造正义者同盟的基础上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国际性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确立了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活动和党内生活的基本原则,制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策略,科学阐述了党的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确立了基本的理论框架,为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列宁在创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把马克思恩格斯建党学说与俄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列宁建党理论,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建立的党。它同别的政党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具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的自觉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则,在实践创造上,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直击积弊、扶正祛邪;在理论创新上,提出“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重大命题,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为什么治、谁来治、怎么治”,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党的建设鲜明主题,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遵循。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动员令,为在实践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

  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一贯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的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可以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以辩证与实践的自然观为基本认识,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幅人、自然、社会相和谐的美好蓝图,为生态文明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也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指明了理论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使命,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凝聚形成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发展。他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科学揭示生态兴衰决定文明兴衰的发展规律;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从哲学层面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内在关系,为马克思主义自然生产力理论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并从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系统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在这些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又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倡导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这一生态文明观是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最新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与时俱进。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