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船精神” 营造培育创新人才的良好氛围-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时政

传承“红船精神” 营造培育创新人才的良好氛围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2018-10-11 08:58:54  来源:光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培育出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并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掌握创新的自主权、主动权。

  培育创新人才,与一个社会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红船精神”,在全社会营造鼓励人才创新的良好氛围,树立有利于创新的价值观,为培育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完善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创新是敢为天下先,进行创新需以坚强的意志力作为保障和后盾,同时也要在全社会树立宽容失败的理念和心态。我们要改变以往的观念,宽容创新过程中的失败和错误,鼓励创新,反对守旧不作为。

  创造一个“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宽松环境。不以成败来判断对与错,而是以可持续的眼光来评判,正确看待失败、宽容失败就是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创新能力首先来源于创新意识,不对人们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道路上的失败予以宽容,人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受到抑制。宽容失败是对人才的信任,对知识创新所必需的自由精神的尊重。

  试想,如果一旦创新失败,就要追究失败责任,可能会使创新主体在以后的创新过程中产生种种顾虑,这必然会削弱和打击创新主体的创新积极性,创新主体不敢承担创新的任务和风险责任,最终造成创新的低效率甚至夭折,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创新文化的形成。在这一方面,我们的教育工作也应该注意加强挫折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从小培养他们对失败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育创新人才需要能力本位理念的激励

  理念的树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指引人们行动的方向。要使创新成为实践主体的内在目标和要求,必然需要相关激励,而激励作为维持创新可持续的必要条件,需要树立能力本位的理念。

  在创新激励中,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激励手段,应有助于创新主体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创新的过程中使人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和运用。评价创新成果,应该以能力提升与充分发挥为标准。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创新激励评价标准不在于一次创新是否完成和成功,其评价标准在于创新是否具有绩效,即其中能力发挥的状况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在能力本位理念下,人的活动围绕着如何更大地发挥人的能力这个中心进行。在这种理念之下,保证了公平,同时也符合效率优先的原则。能力本位理念的确立,有利于人们真正尊重人才,有利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深化,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社会整体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确立能力本位的原则和理念,把人的能力发挥作为价值取向,人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培养。而作为人的重要能力的创新能力,也能够得到极大重视。

  培育创新人才需要筑牢创新主体的责任感

  创新主体是创新行为的承担者,为了保证创新目标的落实,我们必须增强创新主体的责任感,即让创新主体愿意、乐意去创新,将创新作为自己的责任去承担,这样才能持久创新。对创新目标的认同度越高,主体对实践对象把握的主观愿望也就越强,因此创新主体所投入的精力也就越多,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就越大。

  人们的兴趣对于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不能仅仅依赖人们的兴趣去实施创新。不赋予创新主体以创新责任,那么创新冲动和创新行为就不具有坚实的基础。责任是人们必须去做的事情,而兴趣是人们可以选择去做的事情,创新不能仅仅成为人们的兴趣,还应该成为人们的责任。增强人们的创新责任,使创新主体认识到创新之必须意义时,创新能力的培养机会便会大大增加。

  增强创新主体的责任感,需要培育创新文化的沃土。创新文化以创新作为核心理念,既包含了人们对未来创新的期盼,也包含了人们对历史创新的确认。创新文化代表了作为创新主体的人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本质的认知与追求,坚持这种文化建设的方向,一方面是确认了创新是一种值得提倡、鼓励的行为;另一方面,也肯定了创新不仅关乎人的发展,也关乎人的生产,是一种人们必须去做的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祖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火热进程,为一切有志于创新创造、干一番事业的人们提供了广阔舞台”。时代的新要求与创新的紧迫感有助于创新主体树立创新责任感。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是知识的多少、智力的高低与创新能力的大小。面对异常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创新是一个国家迫在眉睫的任务。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创新应成为每一个国民不可推卸的责任。从个人来说,为了能够在竞争中屹立不倒,获得全面发展,每个人也必须持续创新。

  当代中国社会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实践,在取得前所未有的历史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难题。立足时代背景化解改革进入深水区所面临的发展难题,唯有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带动社会良性运行。社会只有在生产力不断进步的条件下才可能持续发展,而生产力的持续发展需要的正是创新人才。所以,我们需要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为引领社会创新风尚做出努力,从而为创新人才培育提供广阔空间。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师英杰)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如何串起散落的“红色珍珠”

    “小个专”党组织通过有“情味”的组织管理、有“党味”的引领服务,团结凝聚党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资料图片“小个专”党建不但为流动党员找到了“家”,更为他们搭建了创业创新、发挥作用的平台。新华社发

  • 劳动教育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新的综合技能。信息社会,很多工作需要处理复杂的工作情境,需要学生具备复杂能力。不论劳动课程设计劳动教育关系国家命运民族未来。需要从国家命运,民族未来的角度思考劳动教育体系的建构,传承中华民族勤奋进取的优秀文化

  • 培养劳动精神为孩子幸福奠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当今世界,经济、科技、人才竞争呈白热化趋势,重视劳动教育,让青少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 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育美

    徐长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党委书记、研究员)。

访谈

文献

  • 84年前这份不起眼的文件,竟是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一份84年前由红军总政治部下发的文件,题目是《关于准备长途行军与战斗的政治指令》。这份文件的签发日期是1934年10月9日,文件要求各部队“必须在沿途进行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广泛的进行口头宣传

  • “抗战文献平台”与抗战史研究的新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时,对抗日战争研究作出一系列重大指示,强调要加强资料收集和整理这一基础性工作。对史料的掌握,是史学研究的根本之一。然而,史料收藏的不平衡造成了学术研究的不平衡,实际上也限制了学术的均衡、自由发展。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