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时政

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秦富
2018-10-20 17:01:39  来源:光明网

  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教授 秦富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近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下面简称《规划》),这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成果。《规划》站的高、望的远、系统全面,不仅提出了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和具体指标,而且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计划和重大行动,任务明确,内容具体,责任到位。下面结合学习《规划》和近期的实地调研谈几点体会。

  加强党的领导是重中之重。实地调研和查阅文献均可发现,近一年来,只要是党的领导作用发挥越好的领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进展和质量就越好;只要是党的组织在基层都健全、核心堡垒作用发挥越好的地方,乡村振兴各项任务指标的具体实施就越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规划》明确要求,强化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责任。实施考核监督和激励约束。这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而且也是确保《规划》全面实施之利器。

  合理配置要素是关键所在。习近平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这“五大振兴”都离不开乡村土地、劳动、资本等传统三大要素,当然也缺不得管理这一现代要素。调研发现,不仅是近一年来,即使就历史长河而言,各类生产要素配置的越合理,农业农村发展就越顺利,取得的成就也就越显著,反之亦然。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还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欠账太多,缺人、缺地、缺资金是制约乡村振兴各项任务、工程落地的根本因素。《规划》在不同的章节,都不同程度地明确提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等要求,这也为合理配置要素资源、进而有力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指明了方向。

  完善支持保护制度是基础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规划》落实了十九大精神,明确指出,创新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加快建立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这对于发展基础薄弱、成为小康社会建设中短板的农业和农村,无疑是重要的支持和基础性保障。未来的乡村振兴战略实践,要加大财政政策、资金等的扶持力度,不仅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投资乘数效应,而且要发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乡村振兴的作用。同时,要综合运用并创新金融政策、保险政策,不仅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的信贷支持力度,而且要支持和鼓励保险机构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驾护航的作用。此外,还要让参与乡村振兴各类主体,享受更多的政策扶持并给予税收优惠激励。总而言之,要完善支持保护制度,为乡村振兴提供基础保障。

  夯实农业生产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规划》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再次强调,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事业的具体体现,而且是确保十三多亿人口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责任担当。近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18年粮食产量实现“十五连丰”可期,不仅为国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全球缓减贫困和饥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应对当前和未来农产品贸易挑战、国际竞争的能力不足也没有根本改变。未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当其冲要把农业生产能力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夯实。

  缩小城乡差别是核心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规划》具体落实十九大精神,不仅关注数量方面的差距缩小,而且也关注质量差距上的缩小,亦即强调公共福利、公共基础设施均等化。事实上,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然而不可低估的更在于整个农业农村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作出的巨大历史贡献,实际上也是农业农村农民的无私奉献。值此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更要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加快补齐民生短板,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王铉

书库

工运

  • 职工工伤起纠纷 工会援手获赔偿

    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着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风险。为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2017年3月,秦某在南京市建邺区某建筑工地工作中受伤,致右足跖骨骨折。在秦某治疗休息期间,仅包工头李某支付了部分治疗费用

  • 深化北京工运史研究的思考

    北京地区工人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学员涌现出一批党的早期领导骨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北京工运史的研究和宣传必须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开辟新境界。

  • 新时代应充分发挥工会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会发展历史,经历了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3个历史阶段。其间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历史转折:第一次转折是1949年新中国建立第二次转折发生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改革开放改变了过去的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

  • 工人阶级作用的回顾与展望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40年伟大历程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我们党和党领导的工人运动走过的极不平凡的道路,特别是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力军——中国工人阶级的奋斗历程和巨大贡献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的坚定支持者。工人阶级是社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在改革的不同时期,工人阶级都义无反顾地站在最前沿

访谈

文献

  • 84年前这份不起眼的文件,竟是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一份84年前由红军总政治部下发的文件,题目是《关于准备长途行军与战斗的政治指令》。这份文件的签发日期是1934年10月9日,文件要求各部队“必须在沿途进行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广泛的进行口头宣传

  • “抗战文献平台”与抗战史研究的新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时,对抗日战争研究作出一系列重大指示,强调要加强资料收集和整理这一基础性工作。对史料的掌握,是史学研究的根本之一。然而,史料收藏的不平衡造成了学术研究的不平衡,实际上也限制了学术的均衡、自由发展。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