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地方书院文化办好现代干部教育-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时政

传承地方书院文化办好现代干部教育

朱永刚
2019-03-15 08:16:35  来源:学习时报

  湖北襄阳地域文化积淀深厚,荆楚文化、三国文化、诗歌文化、战争文化等在襄阳都有精彩表现。书院文化是襄阳地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华章,坐落于古城襄阳书院旧址的襄阳市委党校,在多年办学历程中深得书院文化的润泽,使得书院文化在新时代的襄阳干部教育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襄阳书院在襄阳城内西南、今襄阳市委党校院内,现原址留有石碑一幢,石碑正中为“襄阳书院”4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上款为:“大清雍正四年冬十月”,落款为:“襄阳郡守大梁高茂选捐”。襄阳书院始建于清代,据光绪《襄阳府志》载:康熙六十年(1721年),襄阳守道赵宏恩将襄阳府试院由荆州北街迁到此地,改建为襄阳书院。襄阳书院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中共襄阳地委机关所在地,1956年起作为中共襄阳地委党校校址,1983年地市合并后作为襄阳市委党校校园至今。襄阳书院是古代众多襄阳地方书院的代表,也是襄阳留存至今的少数书院遗迹之一。

  襄阳的书院起于东汉末年,荆州刺史刘表在治所襄阳“开立学宫”。自元至清,襄阳府及所辖各县逐步建立书院,达到鼎盛。据《襄阳府志》和《襄樊教育志》记载,襄阳府及所辖各县书院共21所,包括乳泉书院、襄阳书院、岘山书院、鹿门书院等。各书院培养了不少杰出人才,最繁盛的时期当属东汉末年,诸葛亮、庞统、徐庶、马良、石广元、孟公威、马谡、廖化、杨仪、董恢、尹默、李撰、魏禧、潘睿等一大批名士才子都在此求学。整个三国时期,襄阳堪称人才高地、文化高地、精神高地,成为全国的学术中心。唐至清代,襄阳府书院培养出的人才有杜审言、张柬之、柳浑、张士逊、范宗尹、任亨泰等,或官居宰相、大夫、尚书、大学士、侍御史,或任巡抚、知府、知州等要职。

  襄阳书院在襄阳府书院中是比较典型的代表,和众多书院一样具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意志和精神追求,主要体现了4个特点:一是知行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非常重视学生道德修养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奉行“尊德行而道问学”,将传授知识、研究学问与个人的道德修养、品行修为有机地结合。在学问传授上强调实用性,并大力引入新式教学。近代“五四”前后,襄阳书院兴办了全市第一所染织学堂,并附有实习工厂。二是严格考课。考课是书院对在读生童学业的检验和考核,经过长期的发展到清代已经成为书院的重要制度,“书院以考课督士,以清代最盛”。襄阳书院的考课自然是比较严格的。三是“思辨”教学。教学方式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经常聘请有名望的学者讲学。崇尚创新、务实的治学思想,推行自由讲学,自由听讲,自由辩论。四是官治民助。明代襄阳书院的教育功能开始明朗化,并且具有官学色彩,襄阳书院应该也是这种办学形式。

  襄阳市委党校坐落于古“襄阳书院”旧址之上,在办学过程中不仅接受着传统书院文化的陶冶和熏陶,同时也传承、发扬传统书院文化。

  襄阳市委党校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把对党忠诚、为民服务、清正廉洁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目标,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科学设置教学布局,精心选择培训方式,在培养造就“四铁”干部队伍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注重传承书院“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把现场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经过连续多年的实践探索,到2018年底已分类别在老河口、南漳、谷城、保康等县市确立了红色教育、绿色发展、循环经济和党性教育4条不同的现场教学线路,确保学员在实景实情中增强感性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重传承书院“严格考课”文化。为确保党校校园风清气正,襄阳市委党校以铁的纪律强化学员管理。修改完善《学分制管理办法》《学员请假制度》《学员培训纪律规定》等,从培训的政治纪律、生活纪律、学习纪律三个方面对学员提出明确要求。

  注重传承书院“思辨”文化。近年来,重点打造形式新颖、相互学习的互动式课堂。广泛运用2+0.5互动式教学,辅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和学员的互动交流,达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目的。坚持不懈开展主题教学活动,组织引导学员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调研,撰写调研文章,提出有针对性的决策咨询建议,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和学有所悟学有所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襄阳书院文化作为襄阳优秀的地方文化,早已融入中华文化血液,在挺立民族脊梁、凝聚民族精神、涵养民族元气以及传承中华文明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襄阳市委党校将进一步挖掘、传承和发扬书院文化的富矿,让其在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实学思想

    近日,央视《记住乡愁》栏目播出了上海川沙老街区,该集主题是“实干兴邦”,这里正是著名实业家、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家乡。黄炎培先生一生致力职业教育事业,追求实用教育、发展实业。20世纪初,教育受过去“学而优则仕”观念影响还很深

  • 君子能劳 后世有继

    在去年教师节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家庭教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这次大会还提出“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劳动的意义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孩子的成长中,德智体美劳将缺一不可。司马光把“能劳”提到事关家族存亡的高度,是生存的根本,家族兴旺的根本。人只有依靠自己的劳动,依靠艰苦持业,才能生存发展,家族也才能立足、延续,子孙才能兴旺发达。家族如此,个人亦如此。

  • 劳动教育一本万利

    长期以来,劳动的育人价值及功能被家长忽视,是非常遗憾的。曾有行家言:一个人的劳动素养在成长和生活中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就像一个人的书卷气无法掩饰,一个人的劳动素养甚至可一目了然。过去在农村订亲,婆家人首先要托人偷偷观察女孩的家务活做得怎么样,而娘家人也会托人观察小伙子干农活怎么样

  • 从全要素生产率看高质量发展

    缘起: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提出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这个经济学中常用的概念生产率衡量的是资源利用效率。资源是稀缺的,让稀缺资源发挥最大效用是任何生产过程都追求的目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资源又被称为投入品。

访谈

文献

  • 毛泽东的入党时间为何是1920年

    今天的中央档案馆保存着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物——毛泽东亲自填写的中共八大代表登记表。在登记表的“入党时间”一栏1920年初,毛泽东身处北京,正忙于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张敬尧是皖系军阀,1918年3月就任湖南督军

  • 改造思想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英雄王杰的共产主义思想改造观

    编者按:王杰,原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班长,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1965年7月14日王杰,牺牲时年仅23岁,入伍不到4周年,被誉为雷锋式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入伍后他很快加入了共青团,并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