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饮食文化汲取养分助力全民食育-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时政

从传统饮食文化汲取养分助力全民食育

孙刘伟 朱玉芳
2019-07-21 09:56:37  来源:光明日报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健康涉及方方面面,饮食是健康的基础之一。“食育”就是将科学的营养知识结合本国的饮食文化,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让民众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过程。因此,在新形势下,开展全民性食育工程显得尤为重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顾建文就提出了开展全民“食育”的提案。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从饮食的角度看待社会和人生,在饮食思想、饮食理论、饮食习俗等多个领域创造了辉煌的饮食文明。开展全民食育工程,需要从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沃土中吸取充足的养分。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中国古代传统饮食文化以不断发展的农耕文明为背景,兼及渔猎和畜牧文化。周代以前是饮食文化的蒙昧时代,周秦时期属于饮食文化成形时期,再经过汉代的丰富发展,到唐宋和明清出现两次高峰。我国饮食文化底蕴深厚,并生发出诸多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现实意义饮食理论和思想。这些重要思想和理论是我国开展全民食育需要深入探研的宝贵素材,具体包括:

  第一,“天人合一”的饮食观念。《礼记·郊特牲》云,“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认为饮与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另外,“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让中国饮食依时而变,《周礼·天官》云“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论语·乡党》云“不时不食”,清代美食家袁枚在其所著的《随园食单》一书中提出,“冬亦食牛羊,移之于夏,非其时也。夏宜食干腊,移之于冬,非其时也”。“天人合一”的饮食观念强调的是饮食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在当今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的背景下,开展食育应认真学习我国先民“天人合一”的饮食观念,引导人们对饮食生态的关注和对食材、食物的感恩意识。

  第二,均衡协调的饮食结构。饮食结构是指食物消费种类的构成及其构成比例等。《黄帝内经·素问篇》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说法,该论述体现了我国先民对食物种类及其养生价值的深刻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其中,在饮食结构方面的变化体现在,畜禽等肉类食物消费大增,而蔬菜类、粮谷类食物却大幅减少,进而引发了较多的健康问题。因此,积极引导合理的居民膳食模式,已成为当前全民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推行饮食结构合理化的教育刻不容缓。

  第三,“食医合一”的饮食理论。“食医合一”是指饮食和治疗疾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饮食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我国古代农书《齐民要术》和医书《备急千金药方》等古代典籍都提到饮食和医药相结合的理论。尤其古医书《黄帝内经》提出“饮食不节,则病生于肠胃”,“食养尽之,无使为过”等观点,更是辩证地分析了饮食与人类疾病发生和治疗的关系。

  开展全民食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深入探讨我国先民饮食理论和思想精髓的基础上,还需要对我国先民饮食习俗和礼仪进行全面梳理。中国饮食礼仪,数千年来一脉相承,是中国传统礼乐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礼记·礼运》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认为饮食活动的行为规范是礼仪的开始。《论语·乡党》云:“席不正,不坐。”《管子·牧民》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春秋繁露》云:“好色而无礼则流,饮食而无礼则争,流争则乱。”我国先民关于饮食习俗和礼仪的认识,对当今开展食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之,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是开展具有中国特色全民食育的重要参考。开展全民食育工程需要我们学习我国先民“天人合一”的饮食观念、均衡协调的饮食结构和“食医合一”的饮食理论,同时还需要对我国传统的饮食礼俗进行全民梳理,并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居民饮食地域差别明显,区域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物产和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开展全民食育的过程中,需要分阶段、分层次逐步开展食育的推广和普及工作。

  (作者:孙刘伟,系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讲师;朱玉芳,系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旅游学科带头人)

编辑:王铉

书库

工运

  •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地生根

    观点提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十分关心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以更高站位认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更高站位认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强烈信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怎样变迁、社会怎样变化,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都不能忘记、不能淡化

  • 人才培养要跟上新职业发展需求

    新职业的涌现,不仅推动了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同时也吸纳了大量的青年就业,为青年提供了更多元的就业选择,成为高职院校、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蓄水池,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和吸纳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 让职工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于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来说,就是要把党的群众工作做好,让职工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 大时代工运中的艰难抉择

    红色历史题材写作难度大,出新不易。《国脉:谁寄锦书来》把历史背景推到上个世纪初,大革命失败后的大上海。从这里开始,通过一群邮电工人出身的热血青年的人生故事,展开了大上海工人运动的历史,反映了那个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时代,揭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在时代大变革中的命运和斗争精神。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