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时政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吴宗友
2019-10-22 11:26:08  来源:安徽日报

——安徽70年社会建设的历程与主要经验

  内容提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安徽经济发展不断加速,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伴随着国家社会建设的前进步伐,安徽在社会建设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社会治理也经历了一个从传统社会管理到现代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创新、坚持重心下移,是安徽社会建设的重要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安徽城乡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70年来安徽社会建设的基本历程,总结安徽社会建设的主要经验,对于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70年社会建设的基本历程

  起步与探索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启了社会建设的征程。我国形成了新的社会结构,完成了社会的高度整合;制定了新的社会制度,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发展了新的社会事业,保障了社会的基本秩序。从1949年到1956年,安徽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进行城乡社会的制度性改造。没收官僚资本、接管帝国主义在安徽的企业、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通过土地改革,地主土地所有制被终止;全面开展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个体农民和小工商业者成为集体农民和集体企业的职工。在社会安全建设方面,安徽开始了对淮河的系统治理,打击反动会道门组织以维护社会安全,以彻底消除赌博、毒品和卖淫为重点聚焦社会环境安全。先后开展了“三反”“五反”、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整党整风、社会主义教育等一系列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建设运动,社会风气焕然一新。从1956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安徽在社会建设方面经历的主要事件有: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农村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大力精简城镇职工,压缩城镇人口;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大力普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乡村建立了“赤脚医生”服务模式;全省农村普及小学五年制教育等。这一时期在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社会公德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出现了像“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挫折。总体而言,这一阶段安徽社会建设在艰难中摸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宝贵经验。

  改革与发展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召开,这一阶段,安徽的社会建设顺应国家社会建设的发展形势,驶入发展快车道。发端于安徽小岗村的“包产到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在社会层面直接推动了人民公社的解散、农村社会结构的重组、城市单位制社会体制的解体。城乡社会二元结构开始被打破,“单位办社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社区从概念到实体逐步取代基于单位制的城市居委会,成为在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社会建设重要一极。以乡村社会治理的理性化和专业化为内涵的乡村自治,是该时期安徽社会建设的重要创新。例如,以岳西县莲云乡为实验点的“文化扶贫”建设,在全国率先提出对乡村社会进行“扶智扶文”的改造运动,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1992年到2012年,安徽的社会建设建章立制,稳步推进。围绕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安徽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在民生领域、村民自治、社会治安、农村税费改革等方面积极作为。党的十六大以后,安徽社会建设在稳步推进中实现了重点突破,在全国产生了示范效应,主要有:村委会选举“观察员制度”“一票制选举”“定岗选举”,丰富了基层民主形式;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的“铜陵模式”,撤销街道办,成立大社区,促使政府社会管理服务扁平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放低户口迁移门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组织的快速成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等。

  创新与突破阶段。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中央就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新判断,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概念和紧贴群众的新要求,并进行了战略部署。这一阶段发展至今,安徽卓有成效地开展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探索与创新,许多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主要有:“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建立权力与责任清单制度,让公共服务做“加法”、中介服务做“减法”;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以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为载体,搭建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提升为民为企服务精准化水平和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强化社会治理的法制化建设,注重加强和改进社会领域立法,扎实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区创建工作,深化司法体制五项制度改革,在全国司法领域赢得“安徽样板”之誉。

  安徽70年社会建设的主要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伴随着国家社会建设的前进步伐,安徽经历了一个从传统的社会管理到现代的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在社会建设的探索进程中,安徽敢为人先,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形成了很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党的坚强领导是社会建设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建设是让人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牢牢把握党对社会建设的领导权,才能确保社会建设不断取得进步。要加强党的政治领导,确保社会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加强党的思想领导,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发挥党的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社会共识,厚植社会建设的思想基础。要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领导作用,真正把各项社会建设工作做细做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必须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随时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唯有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社会建设才能找到不断发展的力量原点和创新动力。从安徽农村“包产到户”改革,到农村税费改革,再到安徽出台《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的意见》,在18个县(市、区)先行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成为全国唯一的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省等,这些社会建设的“破冰行动”无不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积极顺应人民群众的需求而作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正确选择。

  坚持改革创新是社会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入推进社会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深化改革开放,破除妨碍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体制机制,释放社会潜在活力,培育社会组织,创新和构建科学的治理制度,不断拓展更为广阔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社会建设领域的创新改革需要系统性的科学设计。要基于国情、省情、市情,在自下而上的实践经验基础上,以整体观、系统观、协同观为方法论指导,进行一系列制度构建与治理平台的打造,真正构建高质量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这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的“谯城模式”、城市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的“铜陵模式”等社会治理创新举措,都是基于系统性科学设计基础上的安徽社会建设领域创新改革的鲜活案例。

  坚持重心下移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在社会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深入拓展区域化党建。近年来安徽社会建设的每一个重要创新,比如合肥市包河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大共治模式”“红色家访”“一米阳光”党群服务站、“楼栋自治”等,皆是将基层党建工作与社区服务需求无缝对接,以党建为引领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结果。基层党组织整合政府、市场、社会以及民众力量,在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社会服务中凝聚社会共识,形成社会合力,创建了许多极富活力的社会建设品牌。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在主题教育中发挥工会工作者作用探析

    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落实到工会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准确把握工会工作的政治方向,推进新时代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是值得工会工作者深入探讨的课题。

  • 技工教育的发展特色与突出贡献

    目前,国内研究者普遍认为,技工学校发轫于近代洋务运动时期,以1868年福建船政学堂培养技工的“艺圃”诞生为标志。战争时期,培黎技工学校、东北解放区民主政府的中长铁路大连机车青年工人技术学校、铁道部哈尔滨技工学校等一批技工学校,为新中国技工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技工学校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 体面劳动视阈下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实现产业工人体面劳动,还需要有关各方聚焦重点、突破难点,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 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终身课题,以自我革命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