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坚定的制度自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时政

以坚定的制度自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 齐卫平
2019-12-03 11:31:21  来源:新华日报

  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紧密相联系,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大创新。全会公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作的说明以及通过的《决定》都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制度优势体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效能

  国家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有序的治理,一个国家走的治理道路和实行的治理方式,受其制度制约。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探索形成起来的制度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发挥了巨大作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的制度演变、制度创新、制度成果,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概括了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也是国家治理的优势。它既彰显全面又突出重点。全面性体现在优势覆盖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重点性体现在优势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新中国70年取得的历史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从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到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发展,新中国始终以制度建设推进国家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彰显了制度优势。成绩越卓越,优势越显著;优势越显著,自信越坚定。

  “制度优势”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话语。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理论,认定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加优越的一种制度形态。历届党中央领导人的讲话中,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很多论述,并用以指导我国的建设实践。新中国建设发展的实践是制度优势的认识不断深化的源泉。最初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在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的经济效率方面。实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判断的三条标准,增加了“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新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思想认识的一个重大飞跃就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国家治理效能相联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指出,必须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并在治国理政创新实践中采取各种举措,使制度优势落实到国家治理的效能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集中体现了这个思想飞跃,将制度优势延伸到国家治理效能的认识,标志着我们党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升华。

  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取决于制度体系化程度

  当代世界现代化与全球化相伴随,各国的比较优势不仅表现在经济、军事和科技的力量发展,而且表现为国家治理的制度完善和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说,优势来自特色,特色彰显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作用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正是以特色的彰显为底气。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重要论断。它的深刻性在于将国家发展的安全系于制度保障上。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改革开放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着力推进各项制度建设,以释放制度活力提高生产力发展强度,为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制度建设上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这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聚焦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安排。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第一次鲜明地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挂钩。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这个总目标的两句话是有机构成,不能只讲国家治理现代化,不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次,注重制度建设整体性的顶层设计,推进制度建设向制度体系建设发展。各个领域的制度需要一项项建立,但是,单项的制度如果不形成合力,就难以体现制度整体优势。

  发挥制度整体优势,必须着力制度的体系化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一个重大创新就是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这个制度体系以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为框架轮廓,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等13个方面的制度分别作出体系构建的安排。这些制度体系使党领导一切的原则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军事、“一国两制”、外交、权力监督等各方面的制度建设,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融为一体,用制度体系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保证。这样的逻辑关系表明,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制度建构的体系化,制度体系化程度越高,国家治理现代化呈现的水平就越高。

  坚定制度自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信仰就是力量,人民有信仰,国家就有希望。信仰靠理想支撑,但理想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它寄托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夙愿,承载着国家治理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的追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上,必须始终把坚定制度自信作为动力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它的建立、发展和成熟经受了时间考验和实践检验,展示了心路历程和成就创造。新中国的建设业绩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奇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加强制度优势的结果。建立在深厚历史底蕴和实践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断推进的深入实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不是盲目冲动,而是理性选择的信心建树。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遭遇曲折的教训和取得成功的经验都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究竟好不好,绝不是一个主观结论,更不是感性判断。《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三个是”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内涵,决定着党和人民坚定制度自信的理性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不是一时状态,必须始终坚定不移。探索的过程淬炼自信的耐力,接续的奋斗凭借长期的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既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深刻程度前所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伟大实践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前景美好,但又面临许多重大挑战和风险。在这样的情势下,有没有制度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坚定,十分关键。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以我们党成立一百年、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三个时间节点设定,对应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个十五年”奋斗目标,赋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新时代伟大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推动“双创”活动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正在继续向前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这其中既有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导致的制度环境不佳问题,也有政策体系不完善、精准扶持不到位问题,还有创业质量不高、创业创新衔接不够等问题。

  • 发挥工会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系统阐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 更好发挥工会在社会治理中的支撑作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会议的召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智慧工会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把网上工作作为工会联系职工、服务职工的重要平台,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为全力推进工会网上工作向纵深发展指明方向。要通过智慧工会建设,进一步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推动工会自我变革、创新发展,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