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阎立//www.workercn.cn2013-10-18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是以区域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战略规划,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设开放合作引领区。作为苏南板块的重要一员和沿海先行开放地区,近年来常州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内外开放合作,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站在新的起点上,常州将坚定不移深化开放,立足苏南、依托长三角、对接海内外,加快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开放、合作、交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一)打造国际化平台

  开发园区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必须以国际化视野、理念和模式,加快园区“二次创业”步伐,努力推动开发园区从一般园区向专题园区、生态园区、科技园区转变,从规模扩张为主向提升功能、打造特色、集约发展转变。一是加快打造产业高地。进一步做强开发区载体功能,从过去的规模扩展转向以打造功能竞争优势为重点,切实增强园区对海内外资源的吸引力、对各类产业的承载力。加大特色园区的建设力度,更好地促进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加速集聚、发展。注重开发区集约发展,切实提升亩均投入强度、亩均产出水平。二是加快打造创新高地。紧紧围绕“一核两区三园多基地”的区域创新总体布局,加快把常州科教城打造成高水平的高职教育园区和国际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激发并放大“创新之核”效应;全力推动常州高新区和武进高新区拓展空间、提升产业、完善功能,加快做强“创新两翼”;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高水平建设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华罗庚科技产业园,尽快做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高地”;积极提升科技产业园的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水平,努力形成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创新集群”。三是加快打造服务高地。推动综合保税区创建和机场一类口岸开放,促进开发园区与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资源共享、优势叠加。进一步完善园区科技服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创业和生活需求。积极扩大开发区的规划、建设、项目审批权限,建立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园区体制机制。

  (二)培育国际化企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常州将以推动本土企业国际化、促进外资企业本土化为重点,加快在品牌塑造、技术创新、营销管理上取得突破,推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一是大力支持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引导传统产业向研发和营销两端发展,努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努力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和管理方法创新,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加快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二是大力支持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加强对重点出口企业的帮扶和服务,引导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巩固欧美、日本等传统市场,开辟东盟、中亚、南美等新兴市场,努力扩大市场份额,鼓励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兼并重组、资本运作,拓展境外发展空间。三是大力支持企业增强风险抵御力。密切关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运行态势,引导光伏、工程机械等企业合理规避外贸风险和贸易摩擦,积极开辟口岸“绿色通道”,进一步加快货物通关、出口退税速度,创新外贸信用担保、保险等融资方式,提升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程度。

  (三)集聚国际化人才

  人才是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保障。必须把人才优先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培育和引进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开拓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一方面,千方百计引进国际化高端人才。把握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国际人才回流的趋势,广泛招才引才纳才,尤其要积极引进特别紧缺、优秀、关键的顶尖人才,真正形成八方人才汇聚的局面。充分发挥企业在配置国际人才中的主体作用,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引进外国专家和海外智力,推动人才更多向企业集聚。围绕人才创新创业过程中最急需解决的难题,提供项目设计、知识产权认定、融资担保等专业化服务,支持企业与大学院所共建研发平台,打造一批科技孵化器和成果转化基地,切实营造好的创业环境。另一方面,全力促进本土人才国际化。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企业家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他们自主创新、塑造品牌、资本运作的能力,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熟悉国际规则、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企业家。深入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培养体系,培育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四)深化国内外合作

  走国内外经济合作之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增创优势、拓展空间。一是积极融入区域合作。真正使城市间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优势资源共享共用,实现在融合中分享机遇、在互动中共赢发展。推动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无缝对接,为人员交往、商品流通创造更为便捷的条件,以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提升,不断增强区域竞争优势。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主动避免过度竞争、产业同构,努力走出一条彰显比较优势的发展新路。二是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用好地理优势,抢抓重大机遇,加快外经贸管理体制机制与国际接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健全电子商务、金融资本、通关等服务机制。支持优势企业主动参与国内外投资贸易规则、技术标准等的制定,增强对外开放的主动性和竞争力。同时,还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增强城市国际影响力。(作者系江苏常州市委书记)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