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融合”的动力与路径
——学习文化产业系列文件座谈会发言摘录
李慧 杨君 邱玥//www.workercn.cn2014-04-03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融合”的动力与路径座谈会现场。 本报记者 郭俊峰摄

  编者按

  近期,我国支持文化产业政策频出,力度空前:3月14日,国务院发布《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3月1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3月25日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纵观近期出台的这些文件,“融合”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词。

  这些政策将为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当前,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的动力是什么?未来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如何实现更好的“融合”?

  由光明日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办的“融合”的动力与路径——学习文化产业系列文件座谈会日前在京举行,业界领导、专家、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同研判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形势,把脉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并为未来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政策助力 产业融合

  案例:作为拥有10多年企业形象设计经验的企业,东道设计公司一直在业内享有盛誉。东道设计公司董事长解建军认为,有了好的设计,产品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将被大大提升。

  “设计在中国走过了30年,1985到1995年是学习的10年,1996到2005年是模仿的10年,2006到2015年开始了真正创造的时代。目前中国的设计属于亚洲二流水平,要推动我国的设计水平,向先进国家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我是从事设计产业的,设计的价值长期以来是被低估的,设计需要被重新认知。”解建军希望相关部门对设计行业提供更多的支持政策,推动我国设计产业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全方面融合的政策利好会对文化产业有哪些作用,会让一些现实问题迎刃而解吗?这些政策将对文化产业有怎样的影响?文化企业和文化企业家如何才能把握住发展机遇?

  朱涛(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当前,“融合”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词。融合是产业发展的一种常态,技术的进步、管理的创新,政策的调整、社会需求的变化等将会带来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同时促进同一产业内部相关产品和业务、不同产业之间业务与市场的融合。从实践来看,近年来,产业融合的节奏快、势头猛。特别是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综合性、渗透性、关联性高的产业,与多个产业存在天然的耦合关系,融合的情况更为突出。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有两方面意义。首先,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需要多措并举,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其次,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能够使文化价值、文化理念、创意等向相关产业渗透,嵌于相关产业的研发、设计与品牌营销等高端价值链环节,提升相关产业的附加值,推动相关产业升级。

  范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现在我们的文化发展在政策保障、对外贸易、文化金融的合作上已经出现全方位融合。文化产业说到底是人才产业,一个领军人物就能带动一个产业。未来,教育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应该有一个合作机制,应该一样受到重视。一是要创新专业,建立共同的人才培养基地,培养高层次和复合型人才;二是要建立一套符合创意人才特点的流动评价激励体系;三是要从招生、培养、就业三个环节上进行全面改革。

  潘宣亮(尚8集团副总裁):融合是天道,不融合就无法生存、无法成长。融合这个词用在文化产业上很贴切,文化产业是灵魂、是精神食粮,同时文化的灵魂融入物质内容,物质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国内外文化融合来讲,外国文化要进入中国必须融入我国的文化。未来,文化企业和文化企业家如何把握机会?我认为一定要抱团取暖,群体作战,做好平台项目,整合好更多的资源和力量。我们常讲文化产业发展要注重四个层级,做资本的、做服务的、做产业的、做资源整合的,各个企业做好整合就能实现更好的融合发展。

  融合的动力是市场

  案例:2002年,四达时代集团总裁庞新星第一次走进非洲时发现,那里很多家庭没有电视,更别说数字电视了。当时的中国,网络和电视已发展得很快。庞新星表示:“这就是市场,我们可以把先进的技术应用到非洲,把中国的文化产品传递到非洲。”从此,四达集团开始了拓展非洲市场的征程。十二年后,四达集团在非洲十多个国家投资运营了数字电视项目,建立起覆盖非洲、欧洲和中亚地区的信息传输平台,与80多家世界知名传媒公司签署了超过100个电视频道的转传协议,成为中国广电行业唯一获得国家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质的民营公司。

  是什么力量推动着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为融合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刘玉珠(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是市场。当前,在发展过程中,市场需求、消费需求、企业需求、资本需求、跨界需求都推动着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现在文化事业中有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中也有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中国的文化消费水平依然较低,但是消费需求却很强烈。和西方发达国家同期比,我们的文化消费水平只有其三分之一左右,我们的文化消费水平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社会资本起到了主体作用,民营企业家和社会资本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目前,我们130多万家文化企业中85%左右都是民营企业,1.8万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60%~70%是民营文化企业创造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资本投资的重要行业。

  郭子琪(四达时代集团副总裁):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金融行业必须要创新服务,提供配套支持。四达在非洲许多国家拿到了运营牌照,并已在11个国家开始运营,每年营业额以40%~50%的速度增长,现金流很充裕,然而在银行贷款时这些经营效益没有用,必须要有东西抵押才行。我们呼吁金融行业在这方面可以多做一些创新,解决文化企业进军海外的资金难题。

  魏鹏举(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就类型来说,融合不仅包括文化产业内部各细分领域之间的融合,文化产业与金融、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合作,也包括国内外市场的融合。四达在非洲市场的成功就是国内外两个市场协作共赢的体现。四达在海外市场发展迅速,但他们现在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而国内有大量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蓄势待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如果我们能有效地引导这些资金和企业结合在一起,让文化资本“走出去”为文化产品“走出去”铺一条路,二者面临的问题均可迎刃而解。

  朱小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市场,只要拥有公平的市场环境,就不会缺乏动力。我们是做建筑设计的,目前在建的北京将来的最高建筑——中国尊项目,完全是我们自己设计自己建设的;基本完工的凤凰国际传媒中心也是我们自己做的,这两个项目的技术完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自由竞争条件下,面临市场压力,文化企业拥有充足的发展动力,也将主动走向融合。

  熊澄宇(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前些年我们比较多地强调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除了社会效应还有经济效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如果我们过多的强调、固化这种划分,实际上不利于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融合动力在哪,动力在于问题中。我们要有问题意识,从目前行业发展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产业发展中,我们首先要解决理论、概念和思路的提升问题,其次要研究我们同时代的环境,在整个全球视野中讨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再次要关注企业的实践,最后要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

  李岩玉(中国民生银行文化产业事业部公司业务管理部总经理):在金融服务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仍存在融资环境不配套、不完善的问题,对于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我国仍缺乏权威的评估、鉴定、登记体系,给文化金融合作带来困难。如果这个体系建立完善之后,影视作品、艺术品、动漫游戏的制作权与版权能够质押评估,将极大推动文化与金融的深入合作,给文化企业提供更大的融资便利。目前我们针对文化企业推出新型金融产品,很受文化企业的欢迎,我们也希望国家能够通过贴息、专项补助等手段对金融创新进行支持,让文化与金融的合作走向深入。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