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形成全方位 对外开放发展的战略大手笔
//www.workercn.cn2014-07-22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桂理昕

  ■编者的话

  7月12日至14日,自治区党委中心组举行2014年第三季度专题学习,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主持学习时强调,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着力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努力写好中国梦的广西篇章。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约请专家撰写三篇文章,在《学习通讯》栏目刊出。

  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现陆地与海洋互动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把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落到实处,对于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拓展我国开放发展的新空间,进而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无疑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共建“一带一路”是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稳定周边环境的客观需要。进入21世纪我国提出并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方针,取得良好成效。但是随着我国的迅速崛起,特别是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一直不绝于耳。一些国家为了达到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总是利用我国与个别国家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领土(领海)主权等问题挑起事端,激化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就是要秉持古代丝绸之路和平、友善的精神,与周边国家共建“命运共同体”,坚持把东盟和中亚等国家作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深化战略伙伴关系,增进战略互信,增强合作与友谊,与各国各方携手应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共同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周边国家和平发展,从而为我国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和谐、更加稳定的周边环境。

  共建“一带一路”是进一步拓展我国开放发展新空间的迫切要求。充分利用海洋运输的便利条件推进现代化建设,几乎是所有海洋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国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施了“两头在外大循环”的发展战略,在沿海地区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开放了沿海14座城市,形成了从南到北的沿海开放格局。这一战略的实施适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不仅使沿海地区得到快速发展,也推动我国经济实现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并一跃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也应看到,以沿海开放为重点的发展战略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隐忧”。其一,我国经济地理的严重失衡,经济地理“严重偏东”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二,对海外资源和海外市场的严重依赖。进入21世纪,我国外贸依存度高达60%,东部地区则超过90%。同时,我国石油进口占石油消费量的比重已达60%,铁矿石也超过了75%。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是我国对化解上述内外“双重”失衡作出的积极回应。有关资料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通过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从而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共建“一带一路”是促进沿线国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现实选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地理区位等方面各自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互补性,为彼此开展经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以地理区位为例,通过“一带一路”可以将中亚、南亚与东亚经济板块连接起来,而中国正是连接三大板块的枢纽和桥梁,中亚国家可借力中国,扩大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东南亚国家也可借助中国拓展与中亚国家的合作,这种跨区域合作的能量不可低估。再以我国的市场、资本和技术为例,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目前正处在消费转型升级阶段,市场规模不可估量;外汇储备高达3万多亿美元,位居各国之首;具有技术优势的产业水平越来越多,尤其是高铁技术更是处在领先地位,而这些正是沿线国家发展中所需要的。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促进区域市场深度融合、要素有序流动,有利于资源高效配置、比较优势得以发挥,因而是促进经济互补性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