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创新“晋江经验”
陈荣法
//www.workercn.cn2015-08-10来源:福建日报
分享到:更多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省委九届十四次全会明确了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路径、主攻方向、政策举措,吹响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集结号。

  作为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晋江发展先行带来了问题先遇,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够协调等。面对新形势,晋江创新转型更加迫切。

  近年来,晋江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县域发展新形势,全力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先行先试,探索前行,坚持改革创新双轮驱动,探索出以“动力转换、路径转移、城市转型、职能转变”为内涵的转型升级之路,持续创新和丰富“晋江经验”,当好全省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先行者、排头兵。

  以“动力转换”为核心

  新常态不是简单的增速放缓,更重要的是动力转换和发展质量的提升。晋江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摆脱同质化竞争,实现转型发展,更要把创新作为全新动力。为此,近年来,晋江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构建政产学研金媒介为一体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全力推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驱动,必须强化企业主体意识。企业强则产业强,实施创新驱动,更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关键要增强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为全面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活力,晋江市连续3年召开以创新为主题的千人企业大会,多批次组织企业家“走出去”接受“创新风暴”;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盯紧中小型科技企业,通过成倍提高科技创新扶持奖励金额,实行领导挂钩、专项扶持、重点发展,成功组织培育了一批“科技小巨人”。

  创新驱动,必须强化人才引领作用。人才是创新驱动的第一资源,是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晋江市持续深化全省人才强县试点工作,加快实施人才赶超行动,配套人才“1+3”政策,每年拿出1亿元人才专项经费,重点推进领军人才“431”计划、博士聚集计划,近两年成功引进1320名优秀人才。

  创新驱动,必须强化科技平台支撑。创新转型,既要发挥自身优势,搭好创新载体,更要借助外力,引进智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快,做得更好。晋江集中精力加快布局科技创新载体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先后引进中科院、中纺院等6家国家级科研机构,投建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携手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共建“两中心、两基地”,与20多所著名高校开展紧密型产学研合作,构建全覆盖、差异化的职业培训体系。同时,加快布局建设三创园等5个科技创新载体,每个载体建设集孵化器、科研服务、融资保障、生活配套等为一体,为创客提供全方位保障,充分激发广大创客创业创新的活力。

  创新驱动,必须强化科技金融支持。晋江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扶持力度,对企业赴新三板挂牌补助提高到240万元。结合金改工作,出台专项引导政策,设立5亿元产业创投引导基金,下设1.5亿元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以财政“小资金”撬动社会“大资本”,成功引导民企设立5家VC/PE机构,总注册金额超过34亿元。同时,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设立专项补贴资金和增信基金,鼓励银行开发“孵化贷”“成长贷”“创新研发贷”等新品种,拓宽融资渠道,为科技型、创新型等轻资产型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便利。

  以“路径转移”为突破

  产业转型升级,要以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路径转移为突破口。在推动转型升级过程中,晋江立足晋江产业整体大而不强的实际,坚持抓龙头、筑链条、强产业、带企业,从重点抓企业发展向抓产业整体提升转变,推动产业发展由数量型、粗放式向质量型、内涵式转变。

  以做大龙头放大集群效应。龙头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晋江强。晋江对龙头企业厚爱一成,不单是因为龙头企业对经济指标、财税的贡献,最重要的是龙头企业对整体行业的带动,对产业转型的带动。为此,近年来,晋江市深入实施龙头促进计划,一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成立兼并重组工作小组,建立并购重组信息库,引入专家顾问团队,促进龙头企业开展27宗并购重组,并购总金额超过100亿元。另一方面,出台产能对接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大手拉小手”,带动产业集群整体提升。

  以跨界融合培育新型产业。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引导传统产业、企业主动融入“体育+”“文化+”“健康+”等新概念,开发新产品,导入新业态,衍生新产业。目前,晋江的鞋服、玩具等传统产业通过跨界融合逐步衍生出婴童(产值66亿元)、户外(产值95亿元)、文创(产值144亿元)、健康体育等新产业,实现华丽转型。

  以优化链条提升产业层级。晋江全面梳理产业发展情况、优势所在、薄弱环节、关键领域、空间潜力等。一方面,着力补齐纺织鞋服的高端面料、食品产业的饮料速冻、机械装备的“数控一代”等产业链薄弱环节,补强产业链条;另一方面,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设计、信息服务、文创研发等产业链高端环节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从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提升产业整体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以智能化改造增强企业效益。智能改造、机器换工,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的有效手段。从2012年开始,晋江市通过引进哈工大机器人研发中心、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研究所等专业机构,通过设立智能装备融资租赁公司、智能装备产业创投基金,在每个行业筛选2至3家企业作为试点,采取专家指导、财政贴息、示范带动等方式,带动全市智能化改造。目前,全市拥有先进数控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2.3万台套,企业用工减少20%至30%.结合智能化改造,采取以市场换项目的形式,加快建设集研发、生产、销售、展示为一体的省级智能装备产业园,目前已吸引一批国内外产业龙头意向入驻,以此带动全市乃至泉州、全省产业“机器换工”。

  以“互联网+”带动模式创新。鼓励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营销模式创新,晋江实施电商跃升发展3年行动,紧扣跨境电商、移动电商、社区电商、生态产业链电商等四大重点,加快建设滨江商务区“互联网+”产业园,目前全市形成2个电商聚集区、6个“淘宝村”、130多家交易额超亿元的电商企业。

  以“城市转型”为依托

  无论是调整产业结构还是调整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晋江市坚持产业与城市同步转型,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城市转型助推产业转型,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比翼双飞”,成为转型升级的强劲支撑。

  退城入园推动产业集聚。结合城市更新,按照“空间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的思路,建设食品、时尚服饰、智能装备、海洋生物、装备制造、婴童产业等7个专业化产业园,通过专业化园区加速产业集约集聚发展,2011年以来,晋江单位建设用地地均GDP增长近30%.

  腾笼换鸟优化产业布局。新兴产业潜力大、成长快、附加值高,是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晋江充分利用城市更新腾出的产业空间,布局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近3年,策划引进莲花汽车、恒安智能化等78个新兴产业项目。接下来,晋江将立足现有新兴产业基础,从技术链、价值链、产业链出发,加快技术突破,推动链条延伸,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城市功能催生新型业态。以更高层次的产业形态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先后布局27个专业市场、6个三产聚集区、5个创新平台、3个文创园及陈村金融聚集区,吸引74家金融机构入驻。同时,从2012年开始,结合城市更新“退二进三”,着力盘活一批废旧厂房、闲置用地,新拓洪山文创园等一批创客空间,人才人气加快集聚,市场活力全面激发,资本要素、创新要素的集聚能力显著增强。

  生态倒逼淘汰低端产能。坚持生态与生产同步提升,从节能减排、投资强度、资源消耗等方面严控项目准入、企业安置,逐步形成低出高进、优胜劣汰的良性机制。推动建筑饰面石材行业整体退出,完成建陶行业清洁能源替代、印染皮革整合提升,3年来,有300多家低效污染企业退出转型。

  以“职能转变”为保障

  随着转型升级不断推进,晋江越来越意识到,产业转型推进,必须以政府观念的改变和职能的转变为保障。近年来,我们把经济工作重心转到搭平台、引人才、强创新、调结构、促转型上来,通过战略规划、政策引导、体制改革、环境营造更好地服务企业转型升级。

  明决策。晋江把创新驱动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全新动力,2012年开始,提出打造“智造名城”的明晰目标,出台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加快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互联网+”行动计划、“晋江智能制造2025”行动计划等系列行动方案,以战略引领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准政策。政企互动,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这是晋江素有的优良传统。围绕产业转型、企业升级,晋江突出有扶有控,将历年产业扶持政策重新梳理整合,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智能制造等11项产业扶持政策,设立经济发展鼓励扶持政策咨询服务专窗,简化兑现流程,实现精准帮扶、快速帮扶。同时,在项目准入、企业安置等方面细化政策,更加注重节能减排、投入产出、资源消耗等要素的严格把控,确保增量优化、优进劣汰。

  活机制。坚持改革突破,创新突围,晋江以机制体制的创新激发产业转型的活力。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率先推行先证后照、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率先公布政府权力清单、村级组织服务清单,构建“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市审批服务中心即办率提高到80.36%.

  强队伍。践行“三严三实”,开展“‘三比一看’促跨越、创新创业走前列”活动,倡导“上下一心、逢一必夺(争第一、创一流)、一线工作、一把标尺(有为有位、无为问责)”的干部干事创业“四个一”标准,全力打造一支专业型、创新型、实干型的干部队伍,以务实的作风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作者为晋江市委书记)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