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寻求破解邻避困境的金钥匙
贾峰
//www.workercn.cn2015-09-16来源:中国环境报
分享到:更多

  

  近年来,诸如PX、核电、垃圾焚烧等环境敏感项目,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因邻避问题遭遇发展瓶颈。综观全球,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当公众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准提高后,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就会提高,并进入一个迷茫期。原因在于,一方面,因环保具有公益性,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道德优越感;另一方面,公众的环境科学素养还不够,社会整体法治精神也不健全。于是,出现了逢大项目就以环保为由闹一闹,闹大了就能让项目停止的状况。

  而客观现实是,中国还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前期,每年还要解决数百万人的就业、上千万人的城镇化问题。环境群体事件的频发无助于矛盾的解决。

  当前,环境保护中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需要做系统化的大文章。破解环境敏感项目邻避困境,没有一针见效的特效药,而是需要多几把钥匙来破解这个复杂问题。

  第一,开展垃圾焚烧发电公众参与案例研究,为破解环境敏感项目邻避困境提供新思路。

  垃圾焚烧建设项目公众参与是环境政策研究中非常有价值的案例。通过“解剖一个麻雀”的过程,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和破解方案,为更多类似邻避问题提供解决路径和方法借鉴。

  目前对于破解环境敏感项目邻避困境的途径,人们一般关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公开。充分、尽早的信息公开能够让公众了解、认识项目内容、环境风险和影响,消减恐惧心理。二是公众参与。通过参与给环境敏感项目脱敏,促进社会良性治理。

  除此之外,在破解环境敏感项目邻避问题过程中,还要通盘考虑投资收益共享机制的建设问题。我国公共设施项目建设中,很长时间以来是通过政府单方面推进,当地百姓被动接受。而在建设法治社会和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下,需要通过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让公众从项目当中得到实惠,进而接受项目。

  垃圾焚烧发电的目的是为社会公益服务,并有一定经济效益,可以考虑吸引社会各界包括公众个人的投资。通过利益多元化的融合机制,使社区和环境敏感项目之间成为建设伙伴关系,进而实现包容式发展。这可能成为未来破解环境敏感项目邻避问题的一个新思路。

  其次,打造国家级环境教育基地,为破解环境敏感项目邻避困境开辟新窗口。

  以运作优良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为基础,打造国家级环境教育基地,有助于为环境敏感项目脱敏开辟新窗口。通过眼见为实的参与互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实现良性的公众参与:一是让公众降低和消除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心理恐慌,科学、理性认识现代化的垃圾回收、净化、再利用等科学技术知识;二是引导公众参与环境社会监督,身体力行地开展垃圾减量和分类活动。例如,重庆同兴、丰盛等垃圾焚烧发电厂就是生动、具体、直观且有说服力的环境宣传教育场所。当前,重庆三峰集团计划投资2312万元,于重庆丰盛垃圾焚烧发电厂内筹建一座2300平方米的环境宣教基地,以丰盛和同兴两个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主要窗口,面向公众传播科学的垃圾焚烧发电知识,树立科学认知,消除恐慌与抗拒心理。

  在公众谈焚烧色变的社会舆论背景下,以重庆顺利投产运营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为基础,打造以垃圾焚烧发电为主题的国家级环境教育基地。这对于打破公众恐惧焚烧的固有概念,具有直观的说服力。

  第三,培育专业环保社会组织,为破解环境敏感项目邻避困境注入新力量。

  环境敏感项目的脱敏者不是政府部门一家就能独自担当,而是需要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机构,系统化地开展信息传播、公众沟通、意见收集和评估等工作。

  如德国公众对“斯图加特21”项目的抗议活动从2008年开始,到2010年到达高潮。最后德国政府和项目投资者集体委托德国最大的一家公关公司扮演专业化服务的角色,提供专业的信息传播和公众沟通服务。并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及时、有效地公开项目信息,并组织社会辩论等,发挥多方利益谈判的中间人角色,促成了项目继续施工。

  在重庆垃圾焚烧发电公众参与研究项目中,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本土环保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建设项目公众参与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多方对话平台和社会监督机制,引导公众合法表达诉求,就各方诉求和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有效沟通,为问题解决提供一个更具有弹性和张力的解决方案,真正成为破解环境敏感项目邻避困境的新力量。

  第四,推进重庆主城区垃圾焚烧公众参与示范项目建设,为破解环境敏感项目邻避困境提供新范式。

  重庆市计划建成7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其中主城区4座,远郊区3座。现已建成投产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其中两座位于主城区,分别是建于2005年的同兴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建于2012年的丰盛环保发电厂;另一座位于远郊区,即万州垃圾焚烧发电厂。

  当前,重庆三峰集团拟于江津区筹建主城区的第三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值此时机,有必要以筹建中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为基点,推进重庆主城区垃圾焚烧公众参与示范项目建设,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多元投资机制、环境教育基地建设、环保社会组织参与等理念付诸实践,发挥示范效应,为敏感项目脱敏提供新范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社会管理挥之不去的难题。人们对垃圾焚烧等具有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固有的嫌弃观念甚至妖魔化,使得单纯使用技术创新无法突破邻避困境。实践证明,通过信息公开获得公信力,通过共享共赢获得支持力,通过宣传教育发挥说服力,通过专业组织发挥凝聚力,用好这4方面力量,能够为先进的环境治理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广扫除人们心中的障碍,也就掌握了破解垃圾焚烧发电邻避困境的金钥匙。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如此,PX、核电等面临邻避困境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亦如是。在经济、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要获得加速度,需要社会治理能力及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的同步提升。(作者系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