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新常态
//www.workercn.cn2015-12-28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话题缘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强调,重点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会议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了重点部署,指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那么,为什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此重要?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专栏特约专家解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思路 新动能 新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键词。会议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使供给系统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这寓意着我国将创新改革思路,从过去强调需求侧改革转变为突出供需两端改革,供给侧改革将成为“十三五”时期我国改革的全新路径,并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增添新动能。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回首历史,从诞生于100多年前的、强调“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到30多年前美国供给学派提出的涉及税率、税收与生产率三方面关系的“拉弗曲线”;从20世纪80年代时任美国总统里根以供给学派理论为支点的系列改革到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推动的激活供给动力的市场化改革,供给侧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纷呈。但问题的实质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照搬“萨伊定律”与“拉弗曲线”,并非复制美国与英国以减税为主的供给改革经验;而是基于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实际,耦合新常态的特征,着力从供给端发力带动结构性的整体变革,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供给侧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其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突出强调生产供给的目的是满足人类需求无限性与资源、环境、生态供给可持续性的互利共生结合;特别强调经济增长动力是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需求拉动与新制度、新技术、新产业、新开放“四架飞船”供给驱动的有机结合;着重强调供给侧结构改革内容的全面性:清理过剩产能,有效构建多维供给制度体系,推动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投入结构等供给结构合理化,培育新供给等;尤其强调供给侧结构改革并非实施单一的减税政策,而是要打造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做到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能

  投资、出口等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引擎动力在减弱,驱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能在哪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着眼于解决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达到供给新制度、创造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推进新开放的目的,以创新升级的新供给激发多层次的新需求,在更高层面实现经济持续增长。首先新制度供给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新的源泉动力,优化供给侧的体制机制,增加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维度的制度有效供给,有利于深层次地释放制度红利,整体提升制度供给质量,从而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充分涌流;其次,新技术与新产业供给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新的内生动力,新技术的创造与发明将推动新兴产业、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和“僵尸企业”退出,进而创造新产品,提供新供给,引致新需求,为经济“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积蓄新动能,全面打开经济发展新空间;最后,互利共赢的高水平双向新开放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新的外部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难以改变,继续单纯通过需求侧管理,依靠出口刺激经济的发展路径将不畅通,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推进互利共赢的高水平双向新开放才能更好地集聚全球优势资源,扩大与世界各国的利益汇合点和优势互补点,为经济实现持续增长创造更好条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路径

  十八大以前,改革沿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总路径行进,整体遵循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增量改革推动存量改革的实践路线。“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在十八大以来的改革总体方向和战略思路的基础上,通过全方位纵深推进改革,全面深度释放改革红利,消除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真正转换经济增长方式,遵循改革新路径。要瞄准供给端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全面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经济发展的长期结构性矛盾,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全面提升社会总供给水平,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首先,要大力促进制度创新,形成新制度供给,构建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充分满足有效需求,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动发展、驱动转型,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提高整体生产力水平,构建和谐的生产关系,实现平衡发展、包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其次,要着力破解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同步的矛盾,改革公共服务需求发现、提供方式和绩效评估方式等机制,全面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实现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提高社会保障整体水平和保障质量,降低经济发展引致的社会成本;此外,要着力化解经济发展产生的生态困境和环境问题,改革生态和环境治理体制机制,提升资源持续供给和绿色发展环境供给能力,降低经济发展的生态成本和环境代价。(黄晓凤:广东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王廷惠: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173052)、广东省“打造理论粤军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1 2 共2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