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中国:如何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
迟福林
//www.workercn.cn2018-01-16来源:浙江在线
分享到:更多

  

  【嘉宾简介: 迟福林,现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先后受聘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特聘教授,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中国发展研究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多项荣誉,入选“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经济学卷)》】

  高质量发展: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战略部署

  主持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三大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您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

  迟福林:的确,“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高频词,它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时代变化,抓住主要矛盾、顺势而为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经济生活的实际出发,中央先后提出了“三期叠加”“从高速转向中高速”“新常态”等一系列重要判断。在我看来,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是对上述系列重要判断的提升,是对“新常态”判断的跨越,是一个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判断。

  主持人: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您认为提出“高质量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迟福林:从国内经济格局看,高质量发展适应了全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老百姓富起来了,需求升级了;人们对高质量产品、个性化服务、健康医疗等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了。提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让供给体系能够跟上这个时代变化。什么是高质量?有很多衡量指标,但其本质特征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从全球经济格局看,我国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但自主创新、品牌竞争力还明显不足。尤其是在美国制造业回归的背景下,在数字经济引领产业变革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面前,如何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影响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高水平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主体

  主持人:高质量发展确实抓住了我国新时代发展的核心。那么,在您看来,如何转向高质量发展?

  迟福林: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有问题导向。转向高质量发展,要适应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抓住新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着力破解现实经济发展中“质量不高”的某些突出问题。从总体看,这个“质量不高”,主要反映在实体经济上。我认为,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鲜明地提出,把发展高水平的实体经济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主体。

  主持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迟福林:是的,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践证明,没有一个高水平的实体经济,就难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难以有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供给体系,就难以为人民提供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各类产品和服务。

  什么是实体经济?就是创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领域,是提供有效供给的领域。虚拟经济则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适度发展虚拟经济,目的在于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不是“脱实向虚”“空转盈利”。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主要依靠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是经济强国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主持人:您从大的角度分析了高水平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在您看来,发展高水平实体经济,在当前面临哪些挑战?

  迟福林:这个问题很重要。客观分析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助于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在我看来,发展实体经济主要面临结构性失衡的挑战。

  比如,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已经向高品质升级了,但供给体系总体上仍处于中低端。很多人去日本买马桶盖,去国外体检、就学,都反映了我们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上还有很大的差距。作为一个大国,这是值得警醒的。

  再比如,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目前工业行业平均利润率在6%左右,银行业的营业利润率远超工业利润。“钢材卖不出白菜价”,这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

  此外,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在某些城市和地区,房地产明显脱离了居住属性,成为金融投机的工具,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我一直认为,供给体系有产能过剩的问题,但也有供给不足、不优的矛盾和挑战。两者同时并存,需要两端同步发力解决。

  主持人:怎样认识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的挑战?

  迟福林:实体经济面对的各种挑战,主要是“长期因素积累、成本因素增大、国际因素促发”的结果。

  第一,长期因素积累。在较长时期内,我们以总量发展为导向,以做大GDP为重要目标,形成了“增长主义”的某些突出特征。这种发展方式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环境破坏等棘手的问题。

  第二,成本因素增大。主要是劳动力成本在上升。本世纪初平均劳动工资在每月700元左右,现在涨到4000元以上,但是产品的价格却没有长得那么快。过去社保体系还不健全,现在“五险一金”完善起来,企业成本也就上去了。此外,要素成本、环境成本等也在不断上升。这些因素传导到实体经济,尤其是虚拟经济过度发展的时候,矛盾就集中爆发出来了。

  第三,国际因素促发。现在企业的产品在国际上相互流通,相互竞争。2015年美国一家品牌咨询公司发布“全球最佳品牌榜”百强名单,美国有52家企业品牌入选,而我国只有2家。2016年世界500强中,我国内地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只相当于500强总体人均营业收入的76.06%、美国企业的63.48%。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实体经济的短板就凸显出来了。

1 2 3 共3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